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0 1
2012-02-02


【财新网】(记者 常红晓)最近,湖南新邵县因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弹冠相庆,舆论侧目。常人看来,现在全国县委书记个个都像县级公司CEO,谁不想做大GDP?但如今,忽然有个县因带上贫困县帽子而“热烈庆贺”,确实有点怪。

   

不过,这事发生在中国还真不算怪。事实上,此前就有不少地方,因跻身“国家级贫困县”之列,每年获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前两年还有报道称,全国“经济百强县”中,个别“国家级贫困县”赫然在列。

   

经济学家说,“一切皆有价”,诚哉斯言。“贫困县”帽子价值几何?从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申请、争取之难、付出代价之高,可见一斑。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务院扶贫办掌握评定大权的官员因此被地方的“糖衣炮弹”击中,也是证据。

   

争当“贫困县”,算是中国当代政治生态一景。全国近三千个县市区,国家级贫困县只有592个。中央财政扶贫投入每年高达二百亿,只要入选,每个县平均可得数千万补贴,何乐而不为?而且,“贫困帽”一旦戴上,几乎是终身的,每年中央都给钱。

   

2009年前,中国农村没有低保制度,对农村贫困者的扶持主要靠“开发式扶贫”解决。而所谓“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财政用每年数百亿的资金去钓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大搞所谓产业化项目,搞小工业,小企业,企望以“造血”替代“输血”。

   

但是,学者们调查研究发现,如此造血式扶贫,并未有效强化国家级贫困县的造血功能,反而激励了地方政府向中央部委要钱,而且财政扶贫投入的效率很低,浪费严重,甚至大量滋生腐败,一些地方扶贫办官员甚至为此而锒铛入狱。

   

2009年后,中央决定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按道理,农村有了低保,最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就没问题了,财政扶贫就可取消了。但是,所谓“设庙容易撵神难”,农村低保由民政部负责,而财政扶贫则由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两部门意见并不一致。

   

于是,有关方面就发明出一个新词,所谓让“农村低保与扶贫相衔接”。大意是说,扶贫办系统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然是用财政的钱搞项目;而民政部则负责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发钱到户。这两个群体可能有交叉重复,于是政策要“衔接”。

   

这就是目前中国扶贫投入的现状。对近一亿的农村穷人,有两笔钱要花:一笔是中央拿的低保投入,由民政部系统掌握,各省都有份,各县负责,发放到户。2010年中央该笔投入是279亿元;一笔是国务院扶贫办掌握,分给596个国家级贫困县,主要用于项目开发等。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为223亿元。湖南新邵县此次争取到的正是后者。

   

一年前,有两位柬埔寨学者到中国访问,曾问笔者,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有何经验?我说,1978年至今,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确实大幅减少。但论及经验,最根本的还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个人创造性的释放,主要还是靠经济高增长带来全民福利的改善,而非扶贫政策。

   

至于说,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和数千亿元的财政扶贫投入,绩效如何,减少了多少贫困人口,很不乐观。笔者当年采访国务院扶贫办官员,有官员就透露,中央每年贴息的扶贫贷款,八九成都贷给了盈利性项目,大量用于建机场和高速公路。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劳动经济学者蔡昉的观点。他基于实证研究指出,既然农村低保制度已建立起来,既然实践证明,“开发式扶贫”成效并不理想,而且效率低下,为何不把每年数百亿的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发给贫困户?要真这样做,农村或许就没贫困人口了。

   

当然,这并不能为国务院扶贫办接受,而且也不能为当权者接受。或正因此,在过去投入了2000多亿元后,2011年,中国又颁布了新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并明确今后10年,财政扶贫投入还会稳步增加。如此看来,湖南新邵县父母官真是应该为带上“贫困帽”而庆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2 12:03:05
“国家级贫困县”是好东西!可是没被好好发挥作用!走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