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5-3-5 17:59:41的发言: ncq8朋友,既然你的建议这么好,现实中什么力量阻止这一改革呢?这一力量为什么能阻止教育改革呢?
我的回答,供大家斟酌:
1. 表层原因,经济利益(垄断经济益)。
其一:据说花在针对英语四、六级考级的各种书籍和考务中的费用每年为17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年投入三峡库区建设的费用。现在也有学者(无聊者)在统计每年用于统考的费用,我目前没有查到。不过参考英语考试费用,统考费用应不少。
其二:各校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控制专业设置、招生各额,控制民办校(民办校的学生一直为能否拿到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而担心),从而行成垄断,各校瓜分垄断利润。
其三:地方利益。北大在北京,你得优先考虑招收北京市的考生。
2. 深层原因:中国目前存在文化真空。
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干了些什么?用西方文化否定当时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是什么?尚武的“战国”文化。当时的中国文化是什么?以教化而开万世太平的“天下”文化,或者说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文化。为什么要进行“五四”运动,因为“天下”文化斗不过“战国”文化,“道德”斗不过“尚武”,“秀才”斗不过“兵”。 所以我们要学西方。
天则研究所的盛洪博士将制度分为有形制度和无形制度(文化)。引进有形易,引进无形难。时至今日,我们引进了许多有形制度,也很有成效;但,如基督教义等在精神层面规范西方人行为的西方的无形制度(文化)很难在中国扎根。至文化大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清除干净之后,中国就留下了文化真空。(所以本科时才学思想品德课,教我们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拿(抄袭)别人的东西,研究生时要重点检查寝卫生)
而现实正在证明西方“战国”文化是行不通的(所以才有欧洲的“煤钢”联盟,防止德法再战,他们两个在100年间打了40次战争)。那么中国的文化将向何处去?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一种文化?
文化(无形制度)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至少也是两个重要方面之一),我想,只有将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真正解决具体的教育制度安排问题。(目前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没有多少创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民族连所谓的“精英”都丧失了创造性,诸位说这个民族的前景会怎样?)
另:关于学校放开后,如何保证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规定各校必修“两课”的内容,由教育部监督检查。我的原意不是说将教育部去掉,而是让他从一个主角变为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