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震惊的格林斯潘
大街上的芸芸众生没有预料到不足为奇,但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料到,市场监管者没有预料到,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没有预料到。
小布什的财政部长、高盛前CEO亨利·保尔森一再拍着胸脯保证说,美国的银行系统没有问题。2008年9月15日,他还说:“我必须说,美国的银行系统安 全而牢靠。”然而,仅仅一个星期之后,保尔森就向国会提交了70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方案,并要求国会在一个星期内迅速通过。
经济学家们与市场监管者对损失程度的估计表明他们毫无准备。这也许就是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时没有降息、更没有果断采取援救行动的原因,并因此招致高盛出身的美国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吉姆·克莱默说美联储“什么也不懂”。
2008年10月23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ZF监管与改革委员会”就这次金融危机进行的听证会上,承认自己对“目前的状况感到震 惊,难以置信”。能够让以见微识著而著称的格林斯潘“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的事情恐怕只能是百年一遇的奇闻异事。在美联储主席任上,格林斯潘就是以其见微 识著的能力调控美国经济,让美国经济波澜壮阔地经历了持续近十年的繁荣。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的这番话一经媒体报导,人们这才发现自己正亲身经历着1929 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也应声而跌。
2007年7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创下了14164点的历史最高点。但好景不长,8月15日,下跌到13000点之下。此后,股市暴 跌在全球司空见惯。到2008年11月26日,以标准普尔500计算的美国股市在2008年的损失已经超过了总市值的50%,而在“大萧条”的 1929~1931的三年中,美国股市损失为80%。
2、财富500强公司的破产
次贷危机以来,全球被收购、被ZF接管或者破产的主要金融机构与非金融公司已经数以百计,其中就有美林、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AIG)、贝尔斯登、美联银行这些名列“财富全球500强”、曾经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公司。
第二章 不死的高盛第二节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完卵(2)
2008年12月3日,美国三大主要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的CEO再次到华盛顿向美国联邦参议院请求34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为了获得贷 款,三位CEO保证,放弃使用公司专机、未来一年只领取1美元的年薪。为了表示诚意,他们从宾州驱车800多公里到华盛顿,而没有乘坐公司专机。
二、高盛:倾巢之下的完卵
在金融危机山呼海啸般的席卷之下,说高盛毫发无损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在众多“财富全球500强”接连倒下的时候,高盛不但活着,而且遭受的损失不过是皮肉之痛而已;危机之中高盛仍然能够延续着它自1999年上市以来直到2008年第四季度才出现亏损的能力。问题是,高盛靠什么延续其不亏的纪录?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将衍生金融工具称为“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量子对冲基金创始人、著名金融家乔治·索罗斯也就金融机构使用过高的杠杆率发出过 警告。为什么同样制造、贩卖、使用了大量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高盛在杀伤别人的同时,自己却没有为其所伤?同样使用了将近30倍的杠杆率,为什么 高盛能够完好地生存下来?
1、损失仅38亿美元
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三家投资银行消失了,AIG在一只脚已经踏入坟墓的时候被美联储用1700亿美元纳税人的钱拉了回来。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遭受重创,损失144亿美元。
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损失惨重,花旗集团的CEO查尔斯·普林斯于2007年11月下台。花旗自己估计,2010年年底之前,花旗几乎不可能盈利。
据彭博社统计,到2008年8月中旬,全球损失超过10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已有14家,花旗以损失551亿美元高居榜首,美林以亏损518亿美元紧随其后。在中国银行也损失了20亿美元并名列第43位的情况下,高盛以损失仅38亿美元而名列32。
2、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自从有了衍生金融工具以来,金融市场中每次重大的损失几乎都同它有关。1995年,尼克·利森投机于东京股票交易所的日经225指数期货失利,导致有着 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遭受14亿美元损失而破产。1998年美国对冲基金LTCM因为亏损46亿美元而几乎倒闭案件中,也有使用了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原因。中国公司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也屡遭惨重损失。2005年,中航油因为石油期货交易而在新加坡亏损亿美元;2007年, “国储铜”在铜期货交易中亏损9亿美元。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