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 =《北京青年》周刊 ZH =张和平
《茶馆》、《雷雨》、《龙须沟》,人艺的老树如何开新花?
BQ:从2007 年底您担任人艺院长以来,人艺复排了很多老戏,有很多曾经的年轻演员成为主角,给观众带来很多惊喜,您是怎么考虑的?
ZH:说是老戏,其实是新戏,因为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没看过。这些老戏其实是人艺的根。人艺的社会形象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首都剧场,这是硬件,再一部分就是人艺的剧目,例如《茶馆》、《雷雨》等这些经典剧目,就是郭沫若、老舍、曹禺他们三位大师的戏撑起了人艺的话剧殿堂。
我有一个情结,就是对人艺那些老艺术家们的敬仰。我记得2007 年11 月23 日到院里宣布我任职的第一天,当时就觉得面对的无论是那些艺术家,还是那些作品,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所以2008 年就搞了第一次“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演出季”,接连搞了三年。这三年恢复了《家》、《原野》、《鸟人》、《李白》、《龙须沟》 等剧目。我觉得这样做不仅是恢复了一些剧目,也是恢复了一种传统,恢复了一种精神,因为人艺的精神和传统最后都体现在剧目里面。
BQ:您曾经说过,人艺更需要的是继承,但这几年的复排有很多让一些老观众也会感觉很惊讶的地方,例如《鸟人》中何冰扮演的三爷,包括很多年轻导演崭露头角,您是不是也有培养新一代人艺人的想法呢?
ZH:是这样,这因为有一个传承的关系。例如何冰原来在《鸟人》里面是跑龙套的,他在舞台上看这个戏不知道看了多少场了。这也是一个规律,再不提携他们,他们就要过景儿了。所以我也有个思路就是让正当年的这些艺术家们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也充分发挥老艺术家们的作用,再一个就是充分培养年轻同志。与此同时,也包括适当地、恰当地吸收院外的,和群众戏剧对接好。这几个思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积累都是很重要的。
没有人才,这个香火也就不能延续下去了。
今年,丁志诚也将主演一部戏,新排的《推销员之死》。原来是阿瑟. 米勒的剧本,英若诚翻译并主演的,这也是人艺的一部经典剧目,这次就决定起用丁志诚接替英若诚。那天晚上我专门邀请他谈这个事儿,他非常感慨。因为他也是人艺学员班毕业的,和陈小艺、徐帆都是一届的,但是他从来没在人艺的舞台上演过主角。小剧场演过《关系》,大剧场真是头一次。他非常留恋人艺曾经的创作氛围,因为他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他其实已经接了一部电视剧,订金都收了,结果还是把订金退了。
...........我在上海读的本科~~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