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4周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hat underwent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52 breast cancer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an extr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evaluated 4 weeks later.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low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but higher ment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all <0.05). Conclusion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hat underwent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ife quality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1],而手术后女性特征发生改变及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生活质量普遍下降,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失望、自卑等心理障碍[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2]。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中,通过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结合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配合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3]。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0月对5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化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52例。排除标准:乳腺癌为其他恶性肿瘤的转移而非原发性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性疾病及各种精神病急性期。按建档号的单双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干预组年龄23~52岁,平均(44.29±8.19)岁,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6.15±7.55)岁;文化程度:干预组: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10例,高中以上8例;对照组: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9例,高中以上8例; TNM分期:干预组: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6例;对照组: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7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于入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积极的舒适治疗等心理干预,每天1次,护理人员均经过心理干预措施的培训。心理干预内容: (1) 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顾虑,了解患者心理、精神上的护理需求,准确评估患者的精神压力源,针对患者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讲解有关最新医疗资讯及压力应对的策略与技巧,提供弥补乳房缺陷方法的信息,如:乳房重建、佩带特制乳罩、适当穿着等,列举康复良好出院的病例,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2)健康教育。讲解有关乳腺癌的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化疗的相关知识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早期有计划、规范、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正确认识癌症,尽快适应其角色的转换。重点宣传应对知识、有效应对方式和策略,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3) 鼓励家属及亲朋多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亲属、朋友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对患者的支持作用,让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使乳腺癌患者感到温暖、友爱和亲情,注重培养患者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减轻其心理压力。(4)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松弛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的训练技巧,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减轻焦虑与抑郁的情绪,减少手术、化疗带来的各种症状及情绪反应。整个干预期间要求患者尽量如期进行训练,但不强迫。(5)定期举行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患者联谊活动,引导情感疏泄,强调群体抗癌康复,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6)积极舒适治疗。病房注意保持空气清新,布置合理,物品摆放有序,温、湿度适宜,无噪音,使患者感觉像家里一样,能缓解紧张情绪。病室播放一些轻快、和缓的音乐,因为音乐有明显的缓解紧张、稳定情绪的作用,优美的旋律会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安定、愉悦的心情,可以调节患者情绪,缓解和改善其紧张心理状态。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心理干预4周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心理健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定[5]。SDS量表有20个选项,采取由轻到重的4级评分法,其中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量表采取相似的标准。QOL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5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治疗4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3.57、2.41、2.18,P<0.05),而在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生活质量各项目指标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主要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为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以前年轻化。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态,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6,7]。尤其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担心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夫妻感情的破裂,又加上该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往往会给家属也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种种原因都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给患者生命质量带来影响。本次研究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4周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提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持续的心理干预可以保持和恢复患者的一般能力,促进肿瘤患者机能的有效恢复。乳腺癌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等均可引起许多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与生活质量有关的方方面面[8]。本次研究显示,心理干预组治疗4周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合理的心理干预,能改变患者错误认识,治疗依从性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也是提高疗效的原因。
由上可见,心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洁琼.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 : 120-122
[5]佚名.陈南燕 c.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http://www.ccclw.cn/yxyy/html/?14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