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3 1
2012-02-06


企业利润:外表显难,实际向好

作者 汪时锋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2-06 01:28

   

去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民企、外企,企业经营“难”声一片。“难”的理由是:外需低迷、内需调整、资金紧张、成本高企、库存升高、应收账款增加,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但年终一结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5.4%。虽然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速滑落已经到15%,确显“难”,但“难”声叫得最响的私营企业增速高达46%。这么高的利润增速,企业经营到底是“好”还是“难”?

   

辨析“好”与“难”,首先要承认同历史比较确实显得有点“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企业是难上加难,利润增速逼近低谷。转入20092010年两年经济政策刺激时期,几乎所有企业的利润都触底大反弹。2010年的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同比增长49.4%,比2009年同期提高41.6个百分点。2011年,欧债冷风频吹、政策刺激撤退,企业利润增速回归到25.4%。看似有些下降,但却是高位回落——外表显难,实际向好,企业利润值是在以往高点上继续起跳,这才是在外部市场鼓吹中国“硬着陆”的预期下,中国GDP仍能坚持稳增的中坚力量。

   

其次,企业经营出现的“难”,是结构性的“难”而不是全局皆“难”。资金上,小微型企业比大中企业“难”;订单上,外贸企业比内贸企业“难”;成本上,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难”。“难”在部分,而企业全局是稳中向好。

   

从行业上说,外贸出口加工行业“难”得很明显,一些以往的利润大户“难”得也很显著。

   

外需趋冷、宏观经济回调,相关的行业利润增速回落是必然的。只是电力等资源产品价格机制调整久久未至,钢铁、有色等行业产品过剩问题迟迟未解,一些本该尽快实施的改革政策因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延后,外需行业内贸化转型困难重重,宏观形势扭转之下,历史积累问题一并爆发。与记者熟悉的一位铁矿石经营业主曾感叹,从来没有想过钢铁业还会出现亏损。上述行业明星企业云集、引人关注,行业悲情对“难”的渲染常常会扩散到经济全局。

   

然而,按照2010年结构性数据,钢铁、有色和煤炭等资源开采及加工行业在企业利润中的占比远赶不上交通、通用、电气、电子设备等制造业,舆论骂声集中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在利润规模上企业利润的贡献与企业数量更多、就业群体更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贡献之和相当。中国消费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已经逐步崛起,不看全局就做市场预判可能就会出现判断错位。

   

从所有制来看, 2011年,实现利润总额最高的是股份制企业,而私营企业的经营利润又第一次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就是“难”声背景下的一大“好”。更均衡的行业利润结构分布也希望ZF在服务支持上加快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向新兴战略行业转移,从国有企业向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过渡。

   

展望2012年,必须要重视这一结构转向对于经济的影响。据记者了解,一些ZF研究机构回顾2011年经济中曾提出了一个“没想到”,就是“没想到”中国的民间投资会增长得这么快,及时填补了ZF及国有投资退出所留下的缺口,支撑了整个经济增长。

   

股份制及私营企业已经扛过了2011年的订单下滑、扛过了用工成本大幅提升、扛过了高利贷的层层盘剥,最后将大批投资送入2012年的大门,ZF应该加快落实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扶上马、送一程”。中国不缺资金而是缺乏资金增值的良性出路,政策总盯着低效的ZF投资不是扶持经济的长远出路。

   

附表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及增速

   

利润(亿元) 增速(%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989 15

   

集体企业 882 34

   

股份制企业 3165131.2

   

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14038 10.6

   

私营企业 16620 4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7 14:27:56
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和人们的实际感觉往往不一致,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