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83 0
2012-02-10


外交官提醒中企走出去要戒“国企病”

作者 汪时锋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2-10 01:49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一些曾经驻外的外交官们在首届“外交官经济论坛”上建言,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全球挑战,增强风险预测与处置能力,同时借助国内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到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超过了3100亿美元。参会的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认为,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应该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势头很猛,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中国企业在该阶段走出去仍存在大量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驻荷兰、伊朗原大使华黎明在会上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出现重大亏损的报道,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2004年以来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的亏损,损失额令人触目惊心。

   

“实际上这还是冰山的一角,中国对外投资真实存在的风险要比现在已经暴露的大得多,过去两年半,中国对外投资超过6000亿人民币,而埃森哲甚至预言在今后5~10年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被沉没。”华黎明说。

   

华黎明特别提醒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整合。华黎明表示,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央企,由于其生长的独特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央企文化,央企在国内的一些政治优势,正是导致这些央企和国企国外项目遭遇滑铁卢的原因。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企业在竞标海外项目的时候还采用国内并不规范的低价中标策略。在中国,虽然前期为中标报出超低价,但企业往往可以后期通过ZF关系要求业主追加投资或扩大采购费用等不规范操作保证收益。这一方式在海外完全行不通。中国中铁在波兰项目出现亏损正是缘于这一问题。

   

“央企在过去大部分存在这样的心理,就是靠中国ZF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合同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双方ZF来进行重新调整,不合理的规定是可以得到更改的,甚至在需要的情况下中国ZF会出面兜底,带着这种在国内经营环境中成长的文化心理走出去,水土不服是必然的。”华黎明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