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52 0
2012-02-10
奥巴马毁了多哈回合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和法学教授 贾格迪什•巴格瓦蒂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授意美驻世贸组织(WTO)代表作一名“说不的”谈判者,以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扼杀了去年12月的多哈回合多边谈判。后来他错上加错地提出了“跨太平洋贸易倡议”(trans-Pacific Trade Initiative)。外界认为,该倡议的主旨在于对抗中国,而不是促进贸易;此外,它还是对追逐私利的华盛顿游说势力的一次悲观屈服——如果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活着的话,会为此举感到脸红。奥巴马并不满足于自己给世界贸易体系(该体系是其多届前任在美国称霸世界的数十年间建立起来的)带来的这些重创,通过近日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说,他实现了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让局面变得更糟。

尤其要说的是,他对外包进行了诋毁:“我们不会走回头路、任由外包削弱美国经济。”他还颂扬了制造业企业:“今晚,我想谈谈…… 这样一种经济,它建立之初的目标就是持久存在下去 …… 这是一种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以上两个观点都是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谬论,根本不值得我们的领导层珍视。它们有损于美国经济;而且,它们还会让美国对世界贸易体系构成进一步的破坏。
外包貌似可怕、实际则不然。奥巴马信以为真的这个骗局可以追溯到民粹主义者、评论人士卢•多布斯(Lou Dobbs)。多布斯把从海外购买零部件的企业斥为“贝内迪克特•阿诺尔德斯”(Benedict Arnolds)——这个无赖因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反水而成为叛徒的代名词。
实际上,奥巴马的过错在于,他提出了至少两个错误的、但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当人们指责外包造成工作岗位“流失”时,谬误就在于他们只关注最初的影响。当参议员芭芭拉•博克瑟(Barbara Boxer)在上次选举中就对手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在惠普(HP)裁员3万人一事向后者发出责难时,菲奥莉娜应该这样回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如果她当时不裁员3万,惠普后来就得砍掉10万个工作岗位。

其次,已有迹象表明,大规模的“内包”活动也在同时发生着。威普罗(Wipro)等印度信息技术巨头正越来越多地把业务外包给美国。走在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上,你会发现,不同类别产品的贸易或“相似商品的贸易”如今已不可或缺,几乎每一个人都置身于彼此的市场。另一方面,戴尔(Dell)发现,将其电脑的故障排除业务外包出去,效果并不好;就近提供排障服务,效果则要好得多。
而如果说奥巴马在外包问题上尚属幼稚无知,那他臣服于“对制造业的迷恋”就算得上一场灾难了。正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前主编比尔•艾默特(Bill Emmott)曾经说的:“很多人认为,除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否则根本就没什么生产价值。”这种谬误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斯密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罕见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指责“牧师、律师、医生、各类文人学者、演奏者、小丑演员、音乐家……等人”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
奥巴马之所以臣服于“对制造业的迷恋”,至少是由四个错误造成的。首先,他认同了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提出的错误观点,即美国的制造业正在衰落。但实际上,斯宾塞的研究犯了概念上的错误。只需看一个问题就能明白这点:在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同时,垂直整合也让位于专业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又让位于服务业。眼下发生的这场巨变与外包毫无关联。
其次,奥巴马认为制造是比服务更强的生产力,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研究的支持。生产力问题的知名研究者戴尔•乔根森(Dale Jorgenson)指出,目前演进最快的行业是零售业,而正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让零售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大众对金融业的幻想破灭使得制造业游说团体借机宣扬,制造业应因此得到扶持。不过,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金融业的增加值大概只有大部分服务行业的四分之一。因此,为什么不选择发展服务业,比如DHL、或运输和通讯业,而要选择发展制造业,比如水泥搅拌车企业呢?
最后,美国的制造业现在已然享有丰厚的补贴。除了新泽西州和纽约州(它们是在竞相发展金融业),美国其余各州之间的竞争主要就集中在通过提供慷慨的免税期、无偿使用土地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制造业企业。鲜为人知的税务规定《Section 199》为“国内生产行为”提供了减税优惠,而该政策主要的扶持对象就是制造业。
因此,争取扶持制造业的努力根本毫无必要。

奥巴马密友、杰出的企业家、通用电气(GE)的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已经低头屈服了:谁会正眼看待一件“免费赠品”呢?共和党人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Clyde Prestowitz)曾在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1992年竞选美国总统期间获得过后者的赞赏。如今,普雷斯托维茨在他的博客上宣扬,奥巴马是自己新皈依者。克林顿一年后才恢复清醒。这一回,奥巴马恐怕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本文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经济学和法学教授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