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贾奈达之城》、《单筒望远镜》和《骑飞鱼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观看近现代中国的单筒望远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1-15 16:33:14
周春燕
邱华栋最近出版的三部小说《贾奈达之城》、《单筒望远镜》和《骑飞鱼的人》,以近现代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经历为素材,结构了一个叫《中国屏风》的系列小说。作者是有雄心的,他让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近代史上来华的外国人,像镶嵌画一样展现在中国的屏风上,与中国发生了难忘的爱恨情仇。看来,邱华栋试图找到更高的坐标系,在全球化语境中,展示文明间的冲突。
《贾奈达之城》从一个英国外交官夫人在新疆生活的传记出发,以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和事件为原型,邱华栋展开了他多方位的关于历史和文化差别的想象。作者对于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严谨细致而有节制:上世纪中叶西方与东方的关系,包括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的独立以及苏俄与中国新疆的关系;新疆与内地的关系;英国与苏俄的关系,印度与中国(新疆)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历史线索都被疏密有致的整理运用。而对于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这部书中出神入化的部分。对出生地(新疆)的回忆、眷顾、热爱与留恋,使邱华栋对古老山川大地风貌反复咏叹、吟颂,读后令我眼前长时间是一片炫目的洁白,几近于雪盲的效果。那是由冰川、冰谷、雪山、冰岩构成的世界。还有新疆中亚地带独有的炽热的阳光、肥美的草甸、枯黄的戈壁、怡人的绿洲,大地上的气味、颜色和声音……最后,赛麦台为救戴安娜,被雪崩埋在冰缝里而死的情节,更是书中动人的篇章。
《单筒望远镜》的故事背景,则是在1900年义和团事件前后的北京。小说中,已经成年的主人公、法国女子阿苏尔,再度来到了中国,开始寻找自己儿童时代的玩伴林玉成,结果,他已成了义和团的大师兄,于是,一段爱情悲剧在大历史背景下慢慢地演绎出来,最后林玉成被砍了头,而法国女子再度离开了北京。个体生命被悲情的历史所吞噬,留给我们的只是时间的灰烬和如同烟云一样的爱情传说。这部小说的结构也很有想法,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由三种文体构成,分别是书简、话剧剧本和回忆录,使小说本身具有了间隔效果。
而《骑飞鱼的人》的背景,则远到了1860年,这是一个英国男人在战乱中寻找澳门华裔女朋友黑玛丽的故事。《骑飞鱼的人》的情节主干,取材于一个真实人物的经历。他叫林德利,曾参加过英国海军,1859年来到香港,辞掉了海军的职务之后,来到了上海,1860年进入到太平天国控制区。他认识了当时太平军的重要军事领袖忠王李秀成,得到了忠王的委任,成为太平军的志愿军,他和自己的未婚妻玛丽、几个朋友一起参加了忠王组织和领导的多次战斗,并相继失去了他们。1864年上半年,他离开了中国,回到了英国,写下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962年,王维周和王元化父子把此书翻译出版。根据史料,邱华栋展开了无尽的想象,而且还有一种神奇的魔幻色彩:在小说中,英国人林德利骑着《山海经》中的几条飞鱼,分别出现在很多历史事件现场: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太平天国和清军的作战、李秀成被屠戮等,展现给我们无比宏阔的历史和战争场面。
从西方人心理体验东方世界,从西方人的角度反观中国,邱华栋的这三部小说冲破了当代汉语小说视野狭窄的藩篱,将一个全新的东西方相遇的历史传奇带给了我们,使我们在历史惊人的一瞥中,看到了世界的真实裂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2:08: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