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这书很流行,第一个中文版是《引爆流行》
格拉德威尔1987年开始服务于《华盛顿邮报》,他的报道领域是商业和科技。随后,他成为《华盛顿邮报》纽约市的主编。从1996年开始,他成为《
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2000年,他出版了这本《引爆流行》。以下部分评介:
这三个关于流行法则的问题who、why、how,是关于流行的3W难题。提供解释3W难题的答案,仿佛就提供了流行风向的方向盘和流行风的加速器。无论对于什么人来讲,这都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如果能解答出这三个问题,在商业上,商家可以轻而易举让自己的商品风靡一时;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任何类型的观念人可以让自己的作品、作品中传递的观念为大众接受,真正起到观念改变世界的作用;小说家和出版商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畅销书;一家餐馆可以让自己的口碑飙升……大到一种观念、一样发明,小到一种产品一家新开业的饭店,无所不能及。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也可以有的放矢扼杀一些不好的流行,比如说离婚潮、犯罪率、青少年吸烟等等。
世界的奥秘宛若近在眼前。
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格拉德威尔的著作《引爆流行》能够激起如此多人的兴趣。在《引爆流行》第二版原版的前面,有长达几页的对这本书的赞誉,他们来自各种报纸杂志以及畅销书作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等各种人。
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包括三部分。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包括我的同事小新在内的三类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第二法则是附着力因素,这条法则讲得是流行物本身所应具备的要素,它应该具备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流行深刻印象的附着力,比如Ipod漂亮的外形和一般随身听无法比拟的容量;第三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就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注意,不是重要或者很重要,而是极端重要,甚至一个微小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格拉德威尔举的一个例子是,纽约地铁站墙壁上的涂鸦,要对地铁站犯罪率升高负很大责任,涂鸦被清洗,并且对小错误如逃票现象严加惩处之后,地铁站的严重犯罪就开始下滑;再比如,格拉德威尔所引用的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例子——150法则,意思就是,当一个组织的规模超过150人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就开始存在问题,科层之间的界限开始严格。
格拉德威尔在这本书中所要传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能否发起或斩断流行——这要视流行的性质而定,是想卖出一件产品,还是想消灭禽流感——很多时候取决一些微小的因素。这些微小的因素能够影响世界。
在这本书的结尾,格拉德威尔意气风发地说,别看我们身处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或者说很顽固,雷打不动、火烧不灵,其实只要找那个点,轻轻一触,它就会倾斜。这个点,就是格拉德威尔所说的“引爆点”。希腊神话中,扛天的巨人是半人半神的提坦族的一员,名字叫阿特拉斯,引爆点就好象是阿特拉斯身体上的敏感部位,一触,阿特拉斯就会发笑,阿特拉斯耸耸肩,地球就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