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社会各行业分工之间的比例失调了。均衡的价格体系是反映的各行各工种的人在分配社会实物财富时的博弈关系。所谓生产过剩就是比例失调。
由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一切资源和人力组合都要通过试错法和竞争来实现,价格规律虽然有均衡的趋势,在现实世界中那只不过是虚幻。由于人口越来越多,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工种越来越多,那么果真是如自由经济学家所鼓吹的,那么谈判的时间无疑将会超过人类历史乃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而此价格规律不能导致均衡的资源配置。
价格体系就失调了,当然工业化国家处于产业分工的上游,非工业化或工业体系不完整不发达的国家在下游,那么错误将由下游链环的国家来承担。
实际上计划经济国家的短缺也是生产过剩,只不过是重工业过剩,这种价格体系失调,所谓需求是存在于一定的价格体系下的,离开了价格、体系社会总需求就是一个思维陷阱。
当然这些计划经济国家都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一个国家存在的第一条件是有完整的工体系和资源,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资源任何体制都要完蛋,也就是说小国只有依附于别人的工业体系而生存。对于计划经济国家而言通过价格扭曲来对重工业输血,强制性工业化建立工业体系相当重要,可以说现代化的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的,轻工业等生产消费品的一切资源、原料、原件和车床都是来自重工业。但是这有一个人口的问题在里边,只要人口足够多,价格扭曲来发展重工业是完全正确的,当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输出重工业来搞社会帝国主义,让其它国家利用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重工业生产的车床来为工业化国家生产消费品。当这种扩张被人封赌时问题就出来了。
实际上只要重工发达,一下子就是发达国家,根本用不着算GDP,人均GDP一下子都会很高(按购买力算,汇率说不了什么问题,那只不过是说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最重要的是别人能生产的你也能生产,而且产量不比别人低)。GDP只不过是建立在西方工业体系上的东西,如果非工业化国家追求GDP就掉入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陷阱之中。就算工业化国家经济不增长,非工业化国家拼命增长,而人均GDP也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而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工业化国家反映为实物流入,非工业化国家确是资源实物大量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