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世界分成了生命与非生命这两大事物(一生二),继而再把生命分成了"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三大物(二生三).人类在动物之下.
以人类立场来观察这个世界,其偏见比动物立场要大;
以动物立场来观察这个世界,其偏见比生命立场要大;
以生命立场来观察这个世界,其偏见比世界立场要大;
哪怕以世界立场来观察这个世界本身,其观点仍然是主观.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不可能绝对客观,但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者立场中区分出大小不同的偏见来.偏见较小的立场相对于偏见较大的立场而言,其观察和观点就是相对的客观.比如说人类立场相对于种族或阶级的立场而言,人类立场的观察和观点就是相对的客观;动物立场相对于人类立场而言,动物立场的观察和观点就是相对的客观....
同样的道理,在研究人类的时候,如果把人类放到整个生命圈来统观,其偏见就比放到动物圈来统观要小....
佛学<唯识论>就是把人类放到整个生命圈来统观的理论,因此,佛学<唯识论>的偏见比休谟大师的<人性论>要小.这两种理论相比,佛学<唯识论>就是相对的客观.
偏见相对要小的观察者立场,其观点一定会比偏见较大的立场更能自圆其说.休谟大师的<人性论>虽然谈到过人类直觉如何了得,但也不得不就此打住,因为其立场所固有的偏见已经决定了他无法进一步去猜测人类直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