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是什么?如何把握其运行的逻辑?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金融观和钥匙。 本文根据经典力学的“力”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进行哲学抽象,使之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更是世界观,是哲学意义的“道”。笔者提出金融市场中的货币资金就是“力”,“金融力学”就是运用经典力学的哲学思想来分析把握金融市场,并依据牛顿三大定律的哲学思想提出了金融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从而建立了较完整的金融力学思想理论体系,指出金融市场就是自然惯性力量和人为干预力量相互作用的“致中和”。
“力”是我们普通
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动力、阻力、摩擦力、影响力、号召力等等,我们无法理解和想象没有“力”的世界会如何,也就是最为简单的“力”的概念哲学却是我们理解分析宇宙万事万物的总钥匙,可以化解世界上最复杂的难题——追求物质财富,“大道至简”。“力”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术语,也是最根本的科学概念,更有强大哲学智慧的生命力,“力”的涵义正应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金融力学的基本涵义
1、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哲学涵义
“力”本是一个最基本简单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是指物体、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改变其运动状态,例如“力”可以使运动速度增加或减少,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者改变物体的形态。“力”有三大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这就使物体受到的力既可以把多个力按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相反也可以使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解,最终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力。“力”的涵义和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
在哲学意义上,“力”是指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事物,也就是说,“力”是事物一切变化的原因,是驱动事物运动变化的能量。因此,“力”具有哲学意义上“道”的涵义,“力”是宇宙万物运动之本源。在我们可以感知的世界中,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由于力的作用所致,没有力的作用就不会有事物的变化。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看“力”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力,是事物自然发展的力量;二是外力或者人为力量,是由外部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形成的。在17世纪,牛顿划时代地回答了,宇宙世界是什么,如何把握宇宙世界。所以在笔者看来经典力学既是我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方法论,也是我们理解万事万物的世界观。
2、金融力学的基本涵义
金融力学是用经典力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把握金融市场的运动规律、金融泡沫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力”就是资金货币,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标的物,如果有资金不断去购买一定会涨,如果有投资者不断地卖,资金货币不断地流出,那就一定会跌。没有货币资金的运动就不会有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因此,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和经典力学的“力”,就是哲学上的“道”,都是我们理解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统一逻辑。
在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也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大小”就是作用于事物上力的度量,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在金融市场中就是其中的资金货币金额总量。金融市场中,资金货币的作用也是有方向的,是投入资金购买还是收回资金卖出,是收缩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例如,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1929年“大萧条”,美联储本应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但却实施了收缩的货币政策,从而使萧条的经济雪上加霜,这就是“力”的使用方向错了。力的作用点就是力的受用空间位置,力要用在合理正确的地方,力的作用点不对,再大的力效果也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我们金融市场上就是用在有效的领域,例如如果要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若用于
消费领域,一定影响其效用。
力学思想还包含力的分解和合成。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对金融市场进行因素分析,分析每一个影响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因素,它们又是如何作用于金融市场,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并综合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合力,进一步分析这种合力又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波动的。
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力的分解)有:投资者的热情程度,货币政策,包括利率、
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的情况(顺差还是逆差),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影响流动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通过影响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状况来作用于金融市场,也就是各种力量因素对金融市场的作用。
二、金融力学第一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哲学涵义及其金融市场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指出:“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等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感受过惯性,例如
汽车刹车有惯性。那么物体运动变化的惯性方向又有什么科学的解析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体的惯性方向?物体的惯性方向就是事物发展运动阻力最小、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向,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受到其他力量之影响,事物、系统的惯性方向就是系统的最优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惯性方向就是事物的自然选择,可见事物的惯性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力”。一切事物都有惯性,惯性是事物、系统运动的天然属性。
既然事物发展的惯性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选择,人类历史上对“自然”思考最早最深刻的当属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老子,“道法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都是老子自然思想之精华,无为即自然。二百多年前经济学泰斗,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划时代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好,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也好,本质都是自由主义思想,都是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选择、自然惯性,他们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既然事物发展有其自然的惯性,并且事物的惯性一旦形成就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事物、系统的惯性运动其结果决定事物的运动发展趋势,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一定遵循惯性定律,事物的惯性是受其自然力影响形成的。那么金融市场也同样要受到自然惯性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惯性只要形成就有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牛市时由于不断的赚钱效应的作用,促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成交量逐渐放大,从而使买方力量持续的积累,此时金融市场就会形成向上的惯性力量,金融资产价格惯性上升;熊市时因为不断的亏钱效应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出金融市场,成交量逐渐萎缩,从而使卖方力量持续叠加,此时金融市场就会形成向下的惯性力量,金融资产价格惯性下降;这就是金融市场的惯性趋势。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明天是今天的延伸。在惯性的、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影响自然发展的金融市场中,其演化方向一定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也就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就是其惯性趋势方向,投资就是要思考金融市场运动阻力最小、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向。因此金融市场投资就是寻找发现趋势,就是要适应、遵循这种趋势方向的发展,顺势而为,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必须适应这个客观自然趋势,当趋势还没有形成时坚决不投资,当趋势形成时坚决投资,当趋势结束前坚决结束战斗,只在企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中投资,投资者千万不要盲目虔诚地与
股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万不要单项思维,金融市场不可能有永恒的涨和跌,客观事物发展就没有“永远、永恒”,只有“变”是永恒的。因此,我们推崇顺势而为、趋势投资,趋势投资本质基础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遵循趋势、运用趋势进行投资就是遵循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遵守亚当斯密自由市场逻辑,就是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惯性、本然属性。
巴菲特的投资也是处在美国战后几十年的经济繁荣这个大趋势中,如果他是投资在没有这个趋势的非洲,也不会有他今天的如此成功;再者,巴菲特也卖了很多股票,就是他最钟情的可口可乐最近十年股价基本没有上涨,如果可口可乐的市场饱和、边际增长率下降,已经结束了其增长趋势,还死抱着可口可乐股票不卖,岂不是也很呆板呀?这样的投资没有价值,可以说是失败的投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投资也是一种趋势投资,如果从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来看,没有永远的价值投资,价值寓于趋势之中,价值离不开趋势,趋势中有价值,趋势外无价值。
金融市场和春夏秋冬一样,一定有熊市和牛市,这也是自然趋势,也是惯性,既有上涨的春夏,也有下降的秋冬;不经历严冬就不会有春天,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金融市场总是表现为周期性的运动,这在本质上和我们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的哲学逻辑是一致的,熊市要冬眠,牛市要成长;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一定有惊人的相似。因此投资要“与四时合其序”,就是以事物的发展的自然趋势合其序。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力量决定的,在宇宙自然界表现为自然惯性运动,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把握;在社会金融市场中表现为自由市场力量,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来分析;而它们在哲学上又是统一的。
总之,金融力学第一原理就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和“看不见的手”的思想,理解把握金融市场运动的惯性趋势,趋势一旦形成就一定有惯性的发展的过程,投资就要适应趋势、顺势而为。
三、金融力学第二原理:“看得见的手”原理,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哲学涵义及其金融市场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所加的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其数学形式:F=MA或a=dv/dt=F/M
事物运动变化的度量单位即加速度a,以力(F)的大小成正比,以质量(M)的大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哲学含义就是:力可以改变事物、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且理论上可以定量测定。如果要改变事物、系统的运动状态只要改变作用于其的力的大小、方向或者作用点。力可以使运动的事物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事物运动;力也可以使向上运动的事物向下,也可以使向下运动的事物向上;力还可以使直线运动的事物转弯,也可以使曲线运动的事物变直。牛顿第二定律就是“人为力量”、外部力量。牛顿第一定律是事物运动的本然属性,牛顿第二定律就是事物运动的外部影响因素,从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更宏观的宇宙层面来看,牛顿第二定律服从于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说事物运动的外部影响最终服从本然惯性趋势。
凯恩斯是个牛顿迷,在经济实践领域,1776年亚当斯密自由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统治了160年,直到1936年凯恩斯从1929年“大萧条”中吸取教训,认为市场放任自由的自然力量会导致对经济社会更大的破坏,因此提出ZF干预经济的“看得见的手”,就是通过ZF对经济金融市场系统施加某种类型的影响(力量),从而改变、调整市场的运行状态,这正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哲学思想。从这个意义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医病、教育、政治、军事、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都是牛顿第二定律或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哲学思想之体现,都是通过一定的外部输入力量来调整改变系统事物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