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数量金融在中国的市场有多大?
刚刚看到论坛发布的,首届2006中国管理学年会,厦门大学林海博士和郑振龙教授撰写的"Utility Indifference Discount of Restricted Stock Value"荣获金融领域惟一的最佳论文奖。
应该说,林海博士和郑振龙教授一直致力于数量金融方面的研究。
因而欲与诸位探讨数量金融在中国是否有市场?市场有多大?未来的发展如何?
先说说个人的看法(可能有失全面,甚至偏颇,欢迎指正):
在国外不用说了,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中,都研究、探讨和使用得很火热。
而在国内:
1、从业界来看,银行应该是用在风险管理部门,但也是刚起步。券商,如果纯从投行业务来看,数量金融基本上没有市场(在未来会用在定价之中)。基金,股票方面几乎没有市场。保险公司,精算的地位很高,但好像有点远离我们通常所说的数量金融,或者说,跟我们通常说的数量金融不一样。
各个机构的研究部门中,看过很多研究报告,觉得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以及中金的东西做得还不错,至少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处于"曲高和寡"的局面。
各个机构的投资部门中,股票投资更多的是行业分析+个股分析+消息分析+炒作,债券投资,应该数量分析是重头,但是个人认为远比不上提前得到央行即将加息的内部消息。期货投资领域(三大期交所),不太了解,似乎是谁的资金量大谁就更有胜算?
衍生品中,证券市场有ETF、权证及未来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等,银行间市场有互换,远期?
总的来说,风险管理、固定收益及衍生品应该是国内数量金融的主要应用领域吧。
2、从学术界来看,很多研究仍然集中在用国外的模型分析国内的现象,或者在国外的模型的基础上,做一定的修改来解释国内市场。曾经听人说过,能够引用前人的模型并作修改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国外的很多研究也不过如此。但是,看过很多模型,也浏览过JF等期刊(只看目录和简介而已,很多看不懂),并未见过太多国人的贡献,也许是金融市场发展太短暂,也许是国人更热衷于实际的市场实践。
也许,数量金融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学术界得到热烈探讨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不知道会在哪个猴年马月?
很希望看到各位论坛兄弟的看法,尤其是学习金融工程专业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