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870 0
2007-01-18
<P>
85326.rar
大小:(27.52 KB)

只需: 2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效率三维度.doc

</P>
<P><BR> </P>
<P></P>
<P  align=center><B >合作效率的三个维度:自由、道德与正义</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P  align=center><B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B></P>
<P  align=center><B >叶</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 >航</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年前,樊纲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不道德”的经济学》,从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伦理问题的大讨论。经济学把“自利”作为分析人类行为的预设,似乎是一件无可挑剔的事。甚至连茅于轼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遵循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也许,它反映了人们对“休谟法则”的深信不疑:我们不可能从“实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s</FONT>)中推出“应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ught</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39</FONT>年,休谟在《人性论》中严格区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提出不可能从“实然”推出“应然”的著名论断,被道德哲学家黑尔和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称为“休谟法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ume’s Law</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5</FONT>年,《人性论》发表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年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为他的“道德律令”做了如此诠释:“我们确实不理解道德命令的无条件实践的必然性,但我们却理解它的不可理解性;对一种力求以其原理来达到人类理性极限的哲学来说,也只能作如此程度的要求”。其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多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超越休谟和康德当年的立场。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善在事实的范围之外”,“伦理是超验的、不可言说的”,而“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只有保持沉默”。但是,有充分迹象表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年以来,一场由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神经科学家、认知科学家共同发起的“跨学科思想运动”,正在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休谟法则”的根基被撼动了,因为所有研究都越来越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在“实然”与“应然”之间,不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P>
<P>格式:WORD</P>
<P>页数:4页</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