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71 1
2012-02-16


【财新网】(专栏作家 沈联涛)在一个欧洲深陷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年份,有哪一个经济体能够本来预测2011财年会出现85亿港元赤字,而实际上却实现了667亿港元的盈余?除了新加坡,又有哪一个ZF能宣称财政和外汇储备达到了GDP35%,相当于22个月的ZF开支?更有哪个经济体能够声称ZF净债务占GDP的比率不倒2%?这就是香港。

   

欧洲的财政部长们正在为解决本国的债务危机而挣扎,而香港现在还能实施一系列减免税政策。尽管大派红包,香港下一年度财政赤字估计不过34亿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1日发表了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专门为香港和澳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说明了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他也指出,大陆经济持续开放,促进港台两岸合作,与东盟乃至金砖国家加强沟通,吸引更多的母公司来香港运作,都将为香港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也特别赞赏他对发展社会资本、推动城市重建、聚焦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贸易及物流业、金融业、工商及专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六个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及科技产业、环保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的战略分析。

   

不过,在曾俊华关于财政预算案的演讲中,我没有找到关于香港如何在当前全球博弈中定位的讨论。目前,人们都可以察觉到经济力量在从西方向东方逐步转移,香港应当如何顺应变化,争取主动,而不至于出现巨大的冲突和波动?

   

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在寻找不同的发展模式,未来的竞争不再仅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是发生在城市之间。原因非常简单,全球55%的人口居住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又住在农村地区,发展路径就是城市化。

   

据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亚洲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到2050年,这一比率将进一步提高到三分之二的水平。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数字表明,发达国家的380个城市创造了当今世界50%GDP。中国和印度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而所有的大型城市目前也都在寻求解决就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问题的有效方案。

   

没有人会质疑,香港即使不是世界,也是亚洲最成功的城市之一。单单这一形象就可以帮助香港和其他城市之间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经济机遇。

   

拜因霍克(EricBeinhocker)在《财富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财富是通过商业模式、物理技术和社会技术这三股力量的互动而创造出来的。借用他的分析框架,我认为,香港的竞争优势不在于物理技术,而在于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技术。香港的商业模式非常灵活,在全球层面都有竞争力;就通过某些特殊方式和制度设计来组织人们追求某种目标的社会技术而言,香港同样独具特色。

   

换言之,香港没有太强的硬实力,但拥有强大的软实力。虽然其硬件基础设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是未来的竞争和创新将越来越远离硬件竞争,而是取决于软件竞争,包括人才、技能、经验,以及如何将各类人才在商业和ZF等层面有效组织起来的社会技术。

   

有一种基于物理技术的创新思路曾经非常流行,亦即通过支持那些在车库中创业的年轻人,由此创造出下一个微软,或者通过支持大型研发实验室或者科技园区,由此找到一国财富增长的突破口。

   

对于资源丰富的大国而言,上述思路可能没错。但是对于香港这样的城市,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商业模式和社会技术方面的创新。尽管这些正在发生,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正是香港的优势。▇

   

作者为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主席,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16 14:52:25
谢谢分享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