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抗酶蛋白程序性核糖体移码表达效率的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世界范围内,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发病率分别位于是男性肿瘤的第三位和女性肿瘤第二位,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一直是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化疗方法,然而5-FU杀伤肿瘤细胞的代谢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已知细胞内多胺类物质代谢的异常是导致结直肠组织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多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细胞,持续高水平的多胺与细胞增殖、凋亡下降、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同时,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可以提高放疗效果,提高正常细胞抗氧化的耐受性。
因此,抑制多胺生物合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肿瘤治疗策略。细胞内存在一个以多胺、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蛋白(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zyme,OAZ)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拮抗的环形调控模式,其目的是使细胞内的多胺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而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