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关于面板数据在得到DW值后,发现存在自相关性,接下来做滞后效应分析。
那么滞后效应还是在那个Poll Estimation对话框里面完成吗 ?
我的做法是在Poll Estimation对话框,因为不知道滞后几个单位效果最好。所以要实验几次。
现在以滞后一个单位为例,即ar(1)
滞后一个单位ar(1) 则ar(1)可以分为在函数中变化和在函数中不变化
当ar(1)在函数中不变化,我把ar(1) 填写在Common中,然后其他的设置和第一次做面板分析时一样(分别计算其RSS1、RSS2、RSS3等值,得出应该建立模型结论。),然后再得到在该模型下的DW值
同理在做ar(1)在函数中变化时把ar(1) 填写在Cross-section specific中,其他类似以上做法,得到DW值
然后做ar(2).ar(3)等的不变化和变化的情况下的DW值,从中选择DW值最接近2的,作为最优。
我的做法对不?没找到相关的理论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