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之一:在“软三元”中做利润 香港有个企业叫做利丰,它是香港,也是全球最好的供应链管理公司。
他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跟美国人做生意的公司。1906年有一个姓冯的商人,懂英语,最早与美国人做生意,在中国买了货
然后就卖到美国去,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多的利润,这是一般意义的外贸。
现在到了冯氏家族的第三代,主席叫做冯国经。他们超越了一般的外贸阶段:以前是贸易公司买完之后卖给另外一家赚差价,低买高卖,但是利丰现在是在产业链中要利润。比如美国的一些超市下一个服装订单给利丰,利丰迅速与手里的几万家公司联系,一般可能是从南亚买布,因为那里的布全世界最便宜,在韩国印染,因为染织的技术韩国很好,染完之后,在中国缝制,这里的劳工很便宜……,最后再通过某个公司给运到美国去。利丰是一个虚拟公司,但是它的生意每年可以做到一百亿美元,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管理驾驭全球产业链。
冯国经说,过去一件衣服在美国卖四美元,在中国卖一美元,我们一美元卖给他,让他卖四美元,我们只是在一美元中赚利润,这一美元中的利润也许只能靠在珠江三角洲,让工人加班加点工作,拖欠工资来赚得。用这种办法,赚一分钱都很难。但从一美元到四美元中间有一个“软三元”,我们现在从这“软”的三块钱当中找出一毛钱的利润是很容易的,因为他靠的是介入供应链管理。
哈佛的几个教授对他这个案例研究之后,称之为供应链管理。
启示:
这个案例给青岛的启示在于:青岛同样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和发展青岛的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是虚拟的,但它也并非看不见摸不着,一方面它需要有基础设施,比如港口和物流,上海为什么一定要搞一个“洋山港”,因为如果上海没有大的海港,没有集装箱货物运输,跟这个相关的一系列的物流业务就不可能在上海发展;另一方面它需要金融、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的集聚,比如青岛市南区的楼宇经济,有的楼里集中了律师事务所,有的集中了会计师事务所……而这些机构都有它的辐射范围和区域。从上例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不是区域性的,它是与全球化经济的动态提升紧密联系。
案例之二:从股票市场看香港的服务贸易6月1日,中国银行就要在香港上市了,这应该是2000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笔股票上市服务业务,可能会最高集资98亿美元。这其中就是典型的全球化的服务贸易:一系列美国投资银行在参与,律师事务所也不是香港的,是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全球几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个。由此可见,世界一流的服务供应商汇聚香港,汇聚之后产生强大劳动生产率。香港股票市场、香港联交所,由香港自己管理的,但是里面的投资银行和上市的企业就不是香港本地的。
香港是全世界第四大资金流出地区,在基金管理、股票分析、融资方面实力很强,这里有世界第五大外汇市场、第三大黄金市场、第八大股票市场,还是贸易中心,大概有十万家进出口公司的产业集聚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贸易商在这里进行货物和信息周转。
香港的服务贸易不仅有良好的硬件,比如香港机场,还有多元化的国际化的高度开放的都会文化。
启示:
现代服务业按WTO的定义,有11个门类,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从中选择几项与本地经济相关的门类突出发展,做出特色。就像香港,金融服务就是它的特色。而服务业的基础是良好的硬件设施,比如机场、会展中心,还有就是对高端人才有吸引力的都市文化。所以,青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需要首先把现代服务业所要求的硬件和软件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