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资本的概念
我觉得许多网友对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的逻辑荒谬认识的还不够彻底,其实作为一个在劳动力价值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于社会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人,其生物体以及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都存在着可以被利用的或者还没有被利用资本或者正在被利用的资本,一个人的自我就是其自身“资本”的所有人,因此,人人都是资本家!只不过谁能够利用的资本更多或者更少而已,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从被雇佣的劳动者角度来说,显然没有把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力耗费成本看作为自身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耗费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把劳动者自身的劳动力耗费成本与非人类的生产资料成本绝对割裂和区分开来,并且从(劳动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一起构成的)整个生产力系统的耗费资本之中抽出来,排除在整体的资本(总成本)之外。但是他后来在分析他认为的资本家的成本投入时又把购买劳动力商品的成本价格当作为预付资本的一部分,这是从出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的企业主哪里的角度来说,可见,其范了一个逻辑错误,把一个整体概念分割成为两个部分,并且在劳动力商品买卖双方两个角色不同的角度之中同一种东西可以有不同概念称呼。在雇佣工人哪里把属于资本的构成要素的劳动力耗费成本部分,排除在资本之外了。
这正是我前面论证马克思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和人类中心主义(更加贴切的称呼应该是无生产资料阶层主义)者的又一个佐证!那么,劳动力价值的耗费成本算不算是资本的一部分呢?如果不是,显然,拥有货币和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就有理由把雇佣工人的耗费成本抽出来忽略不计,如果这样,商品价值的形成与其使用价值的创造就可以看作为是企业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或者物力资本自己自然组织结果,显然,在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概念之中你永远也逃不出这个逻辑矛盾怪圈。
解决这个逻辑,只有承认了被雇佣的劳动者也是一个拥有“资本”的人,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只是一种正常的商品买卖关系,它的进行也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原则,否则,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得到惩罚!就是说商品之间的交换背后的本质不是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的交换,而是作为一个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整体耗费生产的劳动生产力系统之间的交换!它不仅仅是作为空间的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也不仅仅是作为时间的劳动耗费的交换,而是作为一个时空的劳动生产力系统之间的交换。可见,资本本来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没有所谓邪恶与善良,主要是看你怎么去利用!
当然,我明白马克思的逻辑是想表达,一个人要有超出自身劳动力价值剩余的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与其转化为货币的量,这部分才可以称之为为资本,因此,工人劳动者和企业资本家就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事实上是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剩余价值之间公平分配的矛盾。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和社会现状之中,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者,并不再是只有拥有马克思所说的除了只能够维持自身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和延续的生活资料的劳动者,而许多愿意成为雇佣工人群体的劳动者本人有的就是拥有庞大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不愿意成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的原因,有可能他们在“被雇佣”成为“工人”或者“劳动者”过程中,可以得到比自身投入物力资本雇佣其他雇佣工人创造更加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占有更加多的生产资料,他们这些人之中有的甚至是做无本(没有付出物力资本)生意的,即不用付出生产资料即能够得到更大的剩余价值,不用承担任何物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料损失风险就能够得到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请问,成为这种资本亏本和损失风险不用你承担,有超额利润可以一起分享甚至更多分成的雇佣工人,有谁不愿意做呢?现在大陆的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正在“幸福”的成为付出资本的股民们“劳动者”与“雇佣工人”,赚取大把大把的钱往他们自己的口袋里装呢!各位所谓的共产主义者看官们,你们看到这里,还在那里声嘶力竭的批判“资本”的邪恶和丑恶吗?
可见,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把劳动力价值耗费成本也看作为资本的构成要素部分的话,那么,这个理论就会物极必反,影响这个理论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