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机构需反省 49家去年上市公司玩起业绩变脸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 08:24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A股已有上千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业绩预告。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24日,共有154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喜忧参半。其中,413家业绩预增,183家预减,116家续盈,39家续亏,107家首亏,75家扭亏,430家略增,171家略减,6家业绩不确定。总的来看,接近500家上市公司出现了业绩下降的情况。
  如果单独考察2011年上市的232家公司,有49家出现了业绩下降。其中,业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方正证券[url=http://weibo.com/fz95571?zw=finance](微博)[/url](
4.93,
0.16,
3.35%),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0%-100%,幅度最小的是
神农大丰(
18.300,
0.26,
1.44%),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8%。
  记者统计后发现,2011年业绩变脸的公司中,有10家的主承销商是平安证券
(微博),5家的保荐机构是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和
广发证券[url=http://weibo.com/gfsecurities?zw=finance](微博)[/url](
26.35,
0.89,
3.50%)各有3家,中航证券、中投证券、华龙证券、
光大证券(
12.10,
0.37,
3.15%)各有2家保荐公司出现业绩变脸。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出现“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情形,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人资格。
  虽然办法是针对在主板上市的公司,但是,证监会因为新股业绩变脸而处罚保代已有实例。记者查询到,2010年2月9日在中小板上市的
科冕木业(
11.96,
0.13,
1.10%),两位保荐代表人就因为公司首年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而遭到了处罚。此外,平安证券的两名保代林辉和周凌云也因为
胜景山河造假上市事件而被吊销了保荐代表人资格。
  按照这个标准,方正证券、
比亚迪(
26.52,
0.00,
0.00%)、
东吴证券(
7.88,
0.24,
3.14%)、
天喻信息(
24.050,
-0.19,
-0.78%)、
风范股份(
16.75,
0.30,
1.82%)、
华锐风电(
17.60,
0.38,
2.21%)6家上市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恐怕难逃责任。
  面对保荐上市的利益诱惑,本该成为资本市场守护者的保荐机构铤而走险,以牺牲职业操守为代价,让一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带病上市”。在胜景山河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发现,号称金牌保代的林辉,其保荐项目在上市后很多都出现业绩大幅下降的现象。
  新股业绩变脸的责任一部分可以归咎于保代,但是考察深层次原因,在保代“渎职”的背后,或许是A股IPO审批制在设计机制上的不合理。发审委委员在几天内要看完几箱的公司过会资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只能依靠保荐代表人提供的信息来做出是否让审批项目过会的决定。
  而上市成功后几百万的奖金提成,足以对保荐代表人形成巨大利益诱惑。熟知游戏规则的他们,把一个并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项目经过包装后,瞒天过海,也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保荐代表人来说,项目上市之日往往就是他们跳槽之时,持续督导的保荐工作便成为一项短期行为。记者发现,2011年上市首年预计业绩就会下滑50%以上的这6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首发保荐代表人都选择了上市后跳槽。
  投行保代之罪,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行IPO审批制赋予了他们太大的权力。只要IPO机制不进行改革,新股业绩变脸的情况还会再出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难以获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