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及评析】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
3章中的内容。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可分为
3课时来讲解。本教学设计依据第
1课时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第
1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
1化学式的书写及涵义;
2化合价。化学式是继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后学习的第二种化学用语。化学式作为初中生重点学习的三大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之一,其基本组成是元素符号,但复杂度和抽象度比元素符号大很多,同时它又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可见化学式在三大化学用语中起到了一个纽带作用。实践证明,化学式易成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以水的化学式的发现历史引入课题,说明准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结合物质组成结构给出化学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
化学式与物质之间“形”与“实”的关系,揭示化学式丰富的内涵。注重示范,强调书写规范,展示化学式的严谨和简约。促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国际性、唯一性和真实性的理解与体会。简化弱化化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