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还能支撑普京多久?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查尔斯•克洛弗
警察工资翻倍。军事预算翻倍。提高医生待遇,同时降低全体国民医疗费用。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正处于竞选状态。距离大选仅一周多,而针对他的抗议浪潮持续升高,面对这一切,俄罗斯总理似乎把宝压在一套久经考验的战略上:花钱摆平危机。
普京上周承诺,假如赢得第三次总统任期,将为100万警察和内务部雇员(至少是未能获益于今年克林姆林宫加薪指令的人员)涨一倍工资。同时,普京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军队改革的文章,表示将在未来10年内花23万亿卢布(合7770亿美元)升级陆海空三军装备。
前一周,普京还慷慨承诺,将提高公共部门教师和医生的工资。同时,全民医保也将得到完善,一切费用由ZF承担。
这些承诺已在短期内帮助普京遏制支持率下降趋势。12月中旬的民调显示,在3月4日的选举中,普京可能获得42%的选票,需要在第二轮投票中再决胜负。但莫斯科民调机构Vtsiom的调查显示,如今普京的支持率高达58%——这样的优势能够让他仅靠一轮投票就轻松胜出。
然而,普京用来坐稳权力宝座的战略(花掉或承诺花掉俄罗斯的石油财富)从长远来看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普京无法兑现诺言,他可能步白俄罗斯威权统治者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后尘。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卢卡申科的支持率一直高达50%至60%。然而,在2010年12月当选之后,他的支持率已跌至20%。
与ZF有联系的智库“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负责人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夫(Mikhail Dmitriev)表示:“同样的事也很可能发生在普京身上。”他补充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如果油价跌至每桶80美金以下,现有体制将受到致命打击。”
但即便布伦特(Brent)原油保持现在的每桶120美元的水平,普京也未必能够高枕无忧。俄罗斯能源部前副部长、现在是一名反对党领袖的弗拉基米尔•米洛夫(Vladimir Milov)说:“油价必须达到每桶150美元至200美元,普京才能算真正有一些可操作的空间。目前的油价水平是不够的。”
自1979年苏联在石油危机期间入侵阿富汗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与油价明显关联。改革和开放出现在油价处于几十年来最低点时。油价之后的几次下降,也往往揭开政治改革和权力转移的序幕,比如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在1999年安排将总统大权交给普京。
基于同一逻辑,在油价高企的普京时代,往往伴随着威权主义镇压、火药味浓厚的最后通牒,以及军事打击。本月俄罗斯否决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有关叙利亚的决议案,只是最新一例,说明俄罗斯决心捍卫自己眼中的国家利益,无论西方怎样严厉批评。
普京掌权的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他上任伊始,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9.80美元,据克里姆林宫一位前任高官回忆,他们曾开会讨论长期经济规划。“我们认为的最佳情形是长期油价达到每桶25美元,那时的我们不敢对此寄予太大指望。那是我们的美丽幻想,就好像天上下金币了。”
然而,油价一路飙升。如今,石油收入已占到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仅略低于联邦预算的二分之一。这使得克里姆林宫有财力实施各种社保方案(同样的方案已令南欧国家陷入麻烦),而没有背上南欧国家ZF那种债务重担。比如,从2007年至2010年,普京出台提高养老金和将其与通胀挂钩等措施,使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从7%提高到10%。同时,俄罗斯的外债保持在较低水平——最多占GDP的15%,仅为欧洲困境国家水平的十分之一。
然而,普京的好运气确实似乎快到头了。正如克林姆林宫的一位官员在去年秋季一次采访中所言:“油价不可能再次翻番。”
战略研究中心的德米特里耶夫表示,现在的不确定性都是不利的。从政治上来讲,2008年,克林姆林宫通过向俄罗斯经济注入2000亿美元节省下来的石油收入,安全度过了上一次油价大跌。但要平稳度过另一场全球衰退和大宗商品价格崩盘,或许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经济学家表示,尽管普京在未来10年可能运行巨额预算赤字,但政治气候或许经受不起另一次大规模经济冲击。
“2008年至2009年,当局拥有公众信任的雄厚底气,如今这已几乎枯竭,”德米特里耶夫表示,“没有这种信心,有效的反危机政策将不可想象。最有可能的是,ZF将面临规模更大且更普遍的公众抗议。”
在一定程度上,新的不满的根源在于经济。在普京前两个任期内,俄罗斯人习惯了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的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从1999年至2009年,该国实际收入增长142%。这带来了人民和ZF之间存在“社会契约”的看法:用政治被动换取富裕程度的日益提高。然而,这种关系已被打破;生活水平近年陷于停滞,因为经济增长不仅较低,还受到通胀的侵蚀。
多数人认为,反克林姆林宫的情绪(去年12月4日的国家杜马选举曾引发一波抗议)并非单单是经济停滞的产物。德米特里耶夫表示:“这种情绪集中于中产阶层……其中很多人的生活状况好于危机之前。这并非对经济压力的回应。”
因此,尽管长期以来石油一直被视为加强ZF权威的一种工具,但它也是创建俄罗斯庞大中产阶层的主要因素,这个阶层的很多人现在希望普京下台。
经济增长的革命效应得到了学者们的充分论述: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研究员罗伯特•福阿(Roberto Foa)表示,不管是什么时间或地点,有一条规则普遍成立:随着收入的增长,公民行动也会升温。他表示,根据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俄罗斯肯定正进入一个民主巩固更为频繁的时期。”
莫斯科投行晋新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一项研究,甚至对民主变革的确切几率进行了估计。该行对1950年至2009年期间150个国家政治变动的研究显示,像俄罗斯这种人均收入(以2005年不变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为1.5万美元)水平的国家,有高达28%的几率在给定的一年从“虚弱民主政体”转向“强大民主政体”。
这项研究的作者、晋新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查尔斯•罗伯逊(Charles Robertson)指出,如果一国经济下滑,这一几率将升至33%,但如果经济出现增长,这一几率将降至21%。他表示:“现在,你会期望ZF尽可能保持增长,因为经济收缩将加大社会变革的几率。”
但他补充称,这一定律的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是俄罗斯这样的石油出口国,能源收入由ZF分配,以保持公众的顺从。“如果俄罗斯没有油气,我预料它早就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
硬汉表演支撑权力
没有什么能够像普京本人那样象征普京时代的强悍作风了。不管是在中亚崎岖的阿尔泰山上赤膊劈柴,还是驾驶着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参加乌克兰的飙车活动,普京独一无二的硬汉形象,已成为豪爽的新俄罗斯的代表,其莽撞既源于虚张声势也源于不安全感。一些观察人士发现了这种个人表演与油价(俄罗斯财富和影响力的核心决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2007年9月,当油价飙升时,普京赤裸上身在西伯利亚南部图瓦共和国打猎的照片亮相。劈柴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当时油价正快速反弹;哈雷摩托车表演则是在一年之后。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