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的历史记忆研究
岳麓山是佛教的“湖湘第一道场”、道教的第二十三“洞真墟”福地、“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所在地以及辛亥英烈与抗战烈士的埋葬地,它见证了湖南的宗教发展、书院的文脉延续与爱国志士的忠骨长眠,是一座记录历史并见证了长沙历史变迁的名山。岳麓山自古便是长沙的一处胜景,偏爱名山胜水的佛家和道家都选择了在岳麓山建宇修阁、弘法传道,山中的古麓山寺、道林寺、抱黄洞和云麓宫等声名远播,引来众多信众和文人骚客,相关的名人故事、诗文和碑刻甚多。
岳麓书院建成后,岳麓山更是成为湖湘文化之中心,书院文化和佛道宗教文化构成了岳麓山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记忆的主要部分,这些传统的历史记忆多为个体记忆和空间记忆,其载体多为文字、碑刻和建筑遗迹。岳麓山的历史记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累积,从陈天华、姚宏业、禹之谟公葬岳麓山到黄兴、蔡锷国葬岳麓山,归葬岳麓山成为了对湘籍革命志士的一种高规格礼遇。
辛亥革命英烈入葬岳麓山后,岳麓山的形象和其社会影响发生了改变,岳麓山传统的儒释道的文化名山形象向革命英烈纪念名山形象演变,历史记忆载体也更丰富。经历抗日战争之后,岳麓山成为长沙会战的重要战场、抗战将士埋葬地和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