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1194 2
2012-03-02

洛克忠告: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监督这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心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令出必行才能保证成功。

  在管理中,把事情程序化、制度化,让各职能部门有章可循,员工按部就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要做到这些,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定就不可避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制定规定,从而使企业能以最好的状态运转,是每个管理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过多的规定会使员工们无所适从,规定应该少定。少定规定会给员工们以较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但是,规定要是不能严格得到执行,那就会比没有规定还差。适当的规定,然后严格的得到执行是成功的保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 16:55:02
少规定,严执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 10:16:08
启示:从“洛克忠告”看管理
  张有途是个非常注重制度建设的药店经理人。在他执掌东风药店的半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制度制定了数十种,诸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应有尽有,极其详尽。然而,这些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却远远没有达到张有途的预期。比如他制定的考核制度,虽然对店员的销售任务提出了明确目标,但却没有对店员如何完成销售任务进行渠道上的引导,导致店员茫然面对目标却营销乏术,纷纷折戟在通往目标的路上。按照规定,完不成销售任务,薪酬就会相应降低。但问题是,如果只是个别店员完不成销售任务还好说,即使扣发工资也不会有多大阻力,但大部分员工完不成任务,罚款制度的执行就有了很大的难度。这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肯定是管理制度本身有问题了。没办法,为了缓解店员抱怨的情绪,张有途只好调整销售制度,降低目标要求。 然而,让张有途始料未及的是,到第二个月,店员依然无法顺利完成调整后的销售任务,使他不得不再次下调销售目标。就这样,接二连三地降低标准,店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小,工作又回到半年前的状态。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工作就像没头的苍蝇。张有途为此很恼火,以前药店没什么制度,销售上不去;现在有了一系列制度,为什么发挥的效用却这么小呢? 目标管理,已成为不少药店店长使用频率特高的一个词语。但是,我们应该清楚,门店没有制度肯定不行,但只有制度却不可行,这样的制度也等于没有;而且,门店制度建设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合理、适当。从张有途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门店制度建设其实是需要把握一个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应对策略1 :制度贵在合理 合理的制度是有效执行的前提。门店管理中,如果管理者不能结合药店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你可能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制度定得过高,会让店员觉得不切实际,像空中楼阁,难以完成,因而变得颓废和丧失自信;但是如果定得过低,就会失去激励的意义,毕竟让每个店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的目标,同样不利于店员绩效的提高。因此说,制度贵在合理,“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执行的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的管理制度所激发出的员工潜力是巨大的。有一个流行很广的“分粥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有7个人一起居住,他们每天都须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将一锅粥平均分配。他们尝试通过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了以下方法:大家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要求必须平均分配。开始时,这个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粥。但没多久,他却开始为自己及拍他马屁的人徇私。大家于是要求换人,但换来换去,负责分粥的人碗里的粥仍然最多。没办法,只好采取了另一个方法:大家轮流分粥,一星期每人负责一天。但他们马上又发现,每人在一星期中都只有负责分粥那一天才吃得饱,其余6天都要挨饿。于是大家对新方法仍然不满意。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方法:7人轮流值日分粥,每人一天,但每次分粥者要最后才可领粥。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一制度下,无论谁来分粥,7个碗里的粥都一样多。因为分粥者明白,如果7碗粥并非一样多,他无疑只能领到最小的一碗,因为他要领的是最后一碗。 同样是一碗粥,不同的分法决定不同的效果。在门店管理中,合理的分配制度,往往更容易激发团队成员的能动性。 应对策略2 :制度必须可行 没有被执行,制度等于零。案例中,张有途虽然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但店员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张有途因为“店员集体完不成销售任务”而多次进行目标调整,不断降低制度标准。这样,就使得制度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让店员误认为:只要咱们不完成,任务还会降。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下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制度不在于多,而贵在能落实。在很多药店,虽然各种各样的制度看上去非常“齐全完善”,但执行的效果却各有不同。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套制度,在不同的门店,执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因为在有的药店,制度只是一件供摆设的“花瓶”,没有被强力推进和执行。明朝名相张居正在奏疏中曾言:“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制度意味着对行为的约束。面对制度,店员往往存在着来自外部的执行压力,以及来自内心的执行焦虑。执行压力大于执行焦虑,员工就会服从制度;而执行焦虑大于执行压力时,制度就会受到抵制,且抵制的程度会随着执行焦虑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因而,聪明的管理者总是在培养店员执行制度的压力,而尽量避免他们因此而产生执行焦虑。另外,压力是可以转化为执行动力的,而焦虑往往会转化成执行的阻力。 要提高店员的执行压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制度执行者(即店员)受到监控与激励。管理者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监控和督促店员对于制度的执行,不能因为制度执行存在困难就降低执行的标准或者要求。如案例中,张有途因为店员都实现不了既定的销售任务而一味降低销售目标,最终造成了店员的“投机”行为:不再卖力工作,等待制度继续松动。因此,制度一旦确定,一定要督促店员严格执行,即便有难度,也应该帮助他们寻找执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一味降低要求来迎合员工。同时,对于执行良好的店员进行激励(比如对执行最迅速、最有效、效率最高的店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会促进店员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制度执行的动力之源在于激励,这有利于激发店员的执行意识,也有助于使企业制度得到店员认可。 没有有效的制度和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这两把利剑,促使员工们既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洛克忠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