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用车的“限外令” 英国《金融时报》
帕提•沃德米尔
从中国最大的城市到最贫穷的农村,要辨认出ZF官员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他要么坐的是黑色大轿车,要么痛饮着白酒——有时同时满足这两大特征。而在ZF最高层官员看来,梅塞德斯(Mercedes)似乎是国事访问的首选用车。
但眼下,全国各地的ZF官员们都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在座驾和饮酒上的支出将受到限制:最近,一名上海人大代表提议在公务宴请中禁饮中国最贵的白酒茅台。此外,中央ZF现已提议在采购公务用车时,禁止购买任何外国品牌、大排量或者豪华车型。
上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发布了一份未来ZF官员获准公务车型目录初稿,412款入选车型中没有一款外国品牌。大部分都是排量较小的车型,所有车型的价格都不得超过18万元人民币(合2.85万美元)。中国ZF上次发布这样一份目录是在2009年,当时有半数外国品牌,或者与外国车企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尚未最终敲定;ZF正就此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定于下周正式成稿。
外界发现中国再次努力支持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应该不足为奇。旨在提升国产品牌的合资企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而中国汽车工业仍远远落后于西方。近年来,中国ZF已采取了多项支持国产品牌的措施,其中包括强令中外合资汽车公司推出合资自主品牌车,作为其扩充产能实际上的前提条件。
但是,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30%——更糟的是,这一份额在过去一年来还有所下降——不要指望它们会很快占领国内市场。同时,也不要指望会看到公务用车中出现很多国产紧凑型汽车:在中国,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取决于执行的官员——他们可不想放弃自己的奥迪(Audi)座驾。
甚至连奥迪似乎都对上述目录感到有点厌倦:该公司向中国媒体表示,目前卖给ZF部门的轿车只占20%,奥迪的最大市场是富裕买家。拥有奥迪品牌的大众(Volkwagen)在周一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大众“对外国品牌轿车未进入采购目录感到遗憾”,但也表示新采购目录的效果可能“有限”。“大众集团(Volkwagen Group)在华售出的轿车,大部分都卖给了私人客户。多年以来,所谓公务用车的销量占比一直较低,还不到5%。”
在短期内,对于ZF官员来说,丢面子比ZF政策更重要。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中央ZF的意见常常会被地方官员愉快地抛诸脑后。位于上海的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的汽车市场分析师包亦农(Klaus Paur)告诉beyondbrics专栏:“由于身份和品牌声誉对官员们来说是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预料到,地方ZF层面在执行采购新目录时会有一些犹豫,特别是一些级别较高的官员。”这绝对没错。
甚至最有机会因外国品牌受限而获益的吉利(Geely),都觉得还不是欢呼雀跃的时候——吉利发言人杨学良指出,中国ZF此项公务车采购政策“缺乏细则”,因此其影响尚不明朗。他指出,中国有这么多级别的ZF;“这项政策怎样才能对各级ZF采购都构成约束,还很难说”。
IHS Automotive驻上海的Namrita Chow表示:“除非明确规定这个采购目录适用于各级ZF,否则ZF领导(比如宁夏的部级干部)很可能与他们在中央ZF的同僚一样,仍希望享受奥迪轿车待遇。”
吉利发言人杨学良对ZF投下的信任票表示了适当的感激,但他同时指出,“无论ZF多么支持我们,中国汽车企业能否最终成功,将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技术和创新”。他指出,该禁令可能有助于改变公众心目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即只有外国汽车公司能造出优质轿车。但即便在中国,ZF在影响公众喜好上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可能还有等上一段时间,官员和普通消费者才会心甘情愿地购买国产品牌轿车。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