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正常腋下温度在
36~37
℃,24小时内波动一般不超过
1℃37.5~38℃——
低热,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38℃~39℃——中热,多见于急性感染
39℃~40℃——高热,见急性感染;
40℃——超高热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常见于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休克等。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
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
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 (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