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370 3
2007-01-27
<P ><st1:chsdate w:st="on" Year="2007" Month="01" Day="26"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7</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日</st1:chsdate><o:p></o:p></P>
<P >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体现在对高中应届毕业学生的录取机制上。在美国,没有象中国这样的统一的高考,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标准设定录取条件。这些入学条件有的是刚性的,有的是弹性的。比较好的大学设置的门槛较高。一般大学录取学生时要参看三个刚性的内容。一个是学生参加标志个人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权威考试成绩。如:加州近些年很多高校都要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斯坦福学业考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成绩。另外一个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所有课程和学业成绩。美国的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高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和不同层次的课程,而选课的结果将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可以用一个总体的等级平均分来表示。<BR><BR>  其次是高中校长和另一个教师或资深人士的推荐信,这是一个介绍学生综合情况和综合能力的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但美国的高等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非常重视这个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得到校长的推荐函,只有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得到这个重要的上优秀大学的砝码。另外,校长撰写的推荐函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谨慎和客观的,如果推荐函有太大的夸大程度,这个校长以后的推荐函将永远失去效用。这充分体现了美国高校录取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其他的弹性材料可以包括学生高中学习时发表的作品、获奖情况、撰写的项目等。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将自己的这些有分量的材料准备好,然后给自己希望去的学校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入学申请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索要入学申请表,并将这些材料寄给学校。高中毕业生可以向几个大学同时发出入学申请,所以有时一个学生可能得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BR><BR>  美国高校的这种录取机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情况和长期学习情况的考察,有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体现了灵活的录取机制。</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7 10:30:00

因盖房子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的学生 

盖房子课 让他很受益

  从小酷爱积木、模型,做梦都想做工程师的殷迅,两年前通过国际学生交流组织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所高中访问学习。在那里,他上的第一节课居然是盖房子。

  建筑课老师的计划是:盖一间15长、8宽、3高的木结构房,从打地基、架房梁到刷墙壁、铺水管,全部由选修这门课的20名学生完成。

  一节课90分钟,20名同学分工合作,即便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时候,也没停过工。殷迅这才发现,盖房子要比想像中难得多。雪上加霜的是,老师发完设计图后就成了监工,每天都捧着当地的建筑标准检查施工质量,连工具有没有送回、场地是否打扫干净都要纳入考核。

  有一次,殷迅的任务是在房梁上敲钉子,就在他站在刷墙的同学身边等梯子的工夫,监工气冲冲地跑过来,大声指责他干嘛不去仓库里找梯子。即使多花点儿力气也要节省这一两分钟!”“监工对所有人嚷道。

  从那以后,殷迅学乖了。第二天早上开工,别的同学还在欣赏昨天的杰作,他和一位来自德国的同学已经上了房顶。

  一年后,房子造好了,该镇一家报纸刊登头条消息,一位老先生花5万美元买下那幢房子。殷迅虽然没分到工钱,但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分工明确、效率至上的工作精神。

  物理课上,美老师会带着同学去游乐场,亲身体验过山车在最低点时人体所受压力有多大;演讲课上,同学Heather竟真的让父亲拉来一头出生仅一周的小奶牛,边演讲边示范怎样喂养……时间长了,殷迅也开始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不怕猜不怕错。每当有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后,他再以严谨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殷迅觉得这得益于在国内养成的学习习惯。

  后来,殷迅发现,美国学生也有升学压力,特别是到了10年级、11年级,如何申请心仪的大学或找到如意的工作成了他们最紧要的事。于是,回国前,殷迅也请中学校长和物理老师为自己写了推荐信,并且赴中国香港地区参加SAT考试,取得了2130分的成绩。

  单从成绩来评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即将面临高考的殷迅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就在不久前,他收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长青藤联盟中,康奈尔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是数一数二的。殷迅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康奈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他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该校跨学科学习特别多,这也符合自己喜欢自学的特点。也许康奈尔大学看中我就是这两点吧。殷迅笑着说,或许还有盖房子的那段经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2:17:00

这两个经验都值得借鉴,但现在都不具备“借鉴”的条件。

第一个是“平时成绩”+“推荐”,这是很好的办法,既不埋没人才,又节约了选取才成本。但实行的条件首先应该是学校教师平时就能做到“不偏不倚”,校长确实能出于“公平”之心。——这在目前,我们社会还不具备这种基础。

第二个是“特长”个例,这是发现创新人才或培养特长的好方法。但在目前社会上弄虚作假没有得到有效治之前,这种“发现法”显然不适合国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08:20:00

同意楼上的看法。

一个是学生参加标志个人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权威考试成绩;一个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所有课程和学业成绩;三是选课的结果将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可以用一个总体的等级平均分来表示。———既防止一考定终身,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长。


但我们尚不具备借鉴的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