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
2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方法]
品读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
1895-1990
),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
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
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
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
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