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4 3
2007-01-27
有些不为人注意的数据,却往往暗示着政策的走向。
  分析央行近日公布的去年1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在经历调控以后,并没有达到调控预期要求的一些目标,并有更新的问题出现。可以想见,在进入2007年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紧缩措施可能会更加严厉。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末,狭义货币M1(现金+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7.48%,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同比增长16.94%。而翻阅一下去年年初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确定的调控目标是:M2为16%,M1为14%。实际情况与调控目标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特别是M1,超过调控目标达3.48个百分点。
  M1、M2增幅超过调控目标,表明货币数量超过了央行预定的目标。
  不仅是“钱越来越多”,从分析M1和M2本身的对比,又可以看出“活钱越来越多”,这更预示着经济存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冲动。
  从2006年年初以来,M1的增幅速度明显快于M2。据央行统计数据,M1增幅在去年1月份仅为10.63%,之后增幅不断上升,12月份到达17.48%,为年内最高水平,增幅比上年末高5.7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之间的差距,继去年11月份缩小到0之后,12月份更是出现了反转迹象。
  换句话就是,大家都愿意增加活期存款,减少定期存款。
  当人们都喜欢把钱拿在手上,出现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表明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在准备随时“花钱”。
  企业“花钱”就是增加投资,居民“花钱”则是增加消费或者进入股市,这意味着经济巨大的潜在消费和投资能力正在酝酿释放,无疑将对宏观经济调控构成巨大的压力。抑制投资、保持低通胀等等宏观经济目标,可能面临极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如果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来分析,2007年各项调控措施非但不会减弱力度,反而可能更为加强。
  或许加息是降低M1增速的一个办法。
  但同时,加息又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金进一步进入中国,央行需要对冲的基础货币数量也就更多。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已是空前地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30 19:37:00
分析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30 20:22:00
嗯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31 08:35:00

一语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