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在过去十年内把一斤白酒从不足200块直接卖到超过2000块的家伙,你说他不是来挣钱的?省省吧!
春节过后,贵阳茅台国际商务中心一期写字楼或将开盘。也许你要说它“不务正业”,可我却觉得眼下茅台搞房地产开发远比纠结于怎样hold住飞天高大上的架子更靠谱。不威武?不胜算?做好了打算的人永远能胜算一步。
作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的母公司,茅台集团一直以来高枕无忧的日子在2013年划下了句点,高端白酒的销售增幅无法再为之刷出一份靓丽的报表。虽然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茅台供应商大会依旧散出了“2013年1至11月,茅台集团白酒产量81420吨,同比增长17.02%(其中茅台酒产量38452吨,同比增长14.44%);实现销售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7.31%;利润总额191.42亿元,同比增长4.91%”的消息;但相较于2011年、2012年销售、利润动辄超50%的增幅,这样的数据实在差强人意。于是,茅台盖楼了。
事实上茅台觊觎房地产市场已久,近年来其领导层多次表态有意拿国酒风范来触动一下下作的开发商们,让这帮土财看看什么叫文化。只是,若非2013遭遇白酒主业的滑铁卢,茅台玩儿房地产或会更低调一些,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可现实是“限三公”和“禁酒令”的背景下,飞天的故事不好再大谈特谈了。哪怕开发商也被高房价搞得声名狼藉,但茅台若能摆出一副搅局者的姿态来且让利入市,不仅不会挨骂,还能博得掌声一片、名利双收。所以,我们能理解它欲将“进军房地产市场的首部精品钜作”迅速推向市场的急迫心情。
不过,或许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茅台来了,房价还会涨吗?
担心不无道理,要知道过去十年里茅台酒价涨幅曾超十倍。正如国酒绝非主打大排档夜宵摊子一般,茅台盖楼显然不是冲着提高居民住房保障系数去的。据称,即将开盘的“茅台中心”,其土地早在3年前便已被茅台集团拿下,当时贵州茅台在A股市场上仍可谓呼风唤雨好不得意。换言之,茅台的多元化战略早已启动,掘金房地产业的口号在主业仍高歌猛进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现实——茅台的初心就是想挣大钱,要实现贵州省提出的“‘十三五’收入千亿”的目标。一瓶白酒卖得再贵,也贵不过一平米房子。
去年的最后一天,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统计发布了201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继2012年万科、绿地、保利3家进入千亿军团阵营后,去年又有万达、中海、碧桂园与恒大4家房企强势加入。还有预测认为:今年万科、绿地将跨过2000亿元门槛,千亿俱乐部则有望扩容至8-9家,超百亿元销售额房企也将从今年的73家达到100家。眼红人家高收入的茅台进场分一杯羹,真的无可厚非,且茅台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