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标准化考试,似乎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教师只管上课,不管考试。一位教师,如果选他课的学生更多(比起同专业的其他教师,比起其他专业的教师),则他的工作量一般来说更大,则他的教学水平一般来说更高(但是并不绝对),那么,他的工作成绩可以认为更高,工作量可以认为更大,在收入上也可以更多一些(但和其他教师相比,在教学成绩评价上,在收入上,不应该差距过大吧-----什么叫过大?不好说,这里笼统来说。
考试的时候,是进行标准化考试,不是仅仅由任教教师出题,而是组织本专业的教师(不限于本学校)集体出题,建立标准化题库。考试的时候从题库当中随即抽取,印制试题。阅卷也不仅仅限于任课教师。
但是,标准化题库,客观化试题应当多(提高阅卷速度、质量,降低工作量,减少人情、偏见因素影响),其题目不能太偏、太难(创造力是难以通过考试认定的),也不能有太多的闭卷考试题目(闭卷考试,主要考记忆力,死记硬背多的学生可以获得高成绩的,但是,其实对专业内容的掌握并不见得好,创新能力并不见得高)。说穿了,大学、研究生院里的考试,是一种学历考试(并不应当是选拔考试,也不应当是鉴定学术能力创新能力的鉴定考试),只要能说明学生他学习比较认真,真的学过这门课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