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83 0
2007-01-30
力霸集团财务危机无疑是当前台湾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冲击。这家横跨众多行业的大型企业在去年底突然宣布已向法院申请重组和紧急处分,并获得法院裁定同意。台湾金融市场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力霸旗下的中华商业银行发生挤兑,仅1月5日一天就兑出120多亿元新台币,台湾股市一连两天猛跌近200点。台湾当局“财政部”、“金管会”、“中央银行”的3位主管联名发表紧急声明……在这一切风波之中,最令我关注的是力霸集团董事长王又曾家族旨在转移资产、悬空债务的操作,以及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美国安利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在力霸集团旗下,台湾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东森媒体业绩最好,其他业务近年来多有亏损。最近一年多以来,王又曾家族操作的核心就是将优质资产集中到东森旗下,并将东森媒体与力霸集团从法律层面上分离。在这一切财务操作都完成之后,长年亏损、负债400多亿元新台币的力霸集团旗下的嘉食化纤、力霸两家上市公司才申请公司重组。由于弃力霸、保东森的迹象十分明显,这些旨在将东森与力霸划清界限的操作在开展过程中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许多流言,不少股东为之争议,力霸危机爆发之后台湾当局调查部门也将矛头指向了这个方面。
  
  在王氏家族的上述掏空操作中,某些外资金融机构被怀疑从两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个方面是配合王氏家族掏空、套现资产。2006年4月,凯雷与东森媒体公司签署协议,斥资约13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通过这项操作,东森媒体得以在法律层面上脱离力霸集团,可以免受日后力霸集团支付危机波及,还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售股现金,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另一个方面则是配合王氏家族的资本外逃行为,充当王氏家族的海外“金库”。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检调及台“金管会”项目小组根据力霸集团财务、会计人员的证述,怀疑力霸、亚太固网、“中华商银”等被掏空共千亿元新台币以上资金,并被王又曾、王金世英夫妇转入美国安利银行。
  
  外资金融机构在力霸集团财务危机中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对金融监管的潜在挑战。事实上,跨国监管从来就是重大挑战,而一向以透明度不高而闻名的私人股本基金、对冲基金之类对监管的挑战更大。即使是负有较高程度信息披露义务的金融机构,一旦外资化,其信息披露也会削弱,潜在风险随之上升。
  
  力霸集团财务危机中对台湾社会损害最大、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掏空企业资产和资本外逃行为,在中国内地正属于常见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资本外逃问题引起关注以来,众多估算普遍认为中国内地资本外逃金额至少数以百亿美元计,甚至更高。来自内地的神秘富豪出手收购豪宅、奢侈品时所表现出来的购买力,也早已令北美、西欧诸国的商人们震惊不已。而在实践中,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有世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的业务引起了违反外汇管理法规、协助资本外逃的争议。
  
  而且,外资金融机构、特别是透明度低的私人股本基金之类对东道国/地区监管的冲击远远不止掏空企业资产和资本外逃两项。私人股本基金通过表面上的企业并购交易帮助当地商人规避当局管制,这样的案例非止一端。同样是在台湾,同样是凯雷,2006年11月24日,凯雷牵头的并购财团向全球最大芯片测试及封装企业台湾日月光半导体发出收购要约,以每股新台币39元的价格(比该股30天平均收盘价溢价23.5%)公开收购日月光全部流通股份,收购金额高达1791亿元新台币,为台湾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企业收购案。收购完成后,日月光在台挂牌股票及在美ADR均将下市。根据收购协议,凯雷集团完成股权收购后,日月光董事长张虔生与现有经营团队可全数留任,张虔生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投资团队,并将其本人及张家的香港商微电子所持有的日月光股权,转换为投资团队股权。

  市场传言,凯雷投资团队背后资金来源,有部分来自张氏家族,目的是要让日月光成为完全的外资公司,并跨过台湾当局法令限制,到内地投资设厂。
  
  外资私人股本基金能够在台湾帮助当地商人规避当地损人不利己的管制,只要有利可图,同样也会有在内地协助规避必要管理措施的动机。他们这种规避管制的“能力”是双刃剑,我们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在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在引进台资和两岸经贸规模扩大的喜讯声中,我们务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