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海滩]之四:海上花
一直很欣赏"上海滩"三个字。这三个字繁华中透着沧桑,热闹中有着寂寞。黄浦江映着满城灯火,黄包车夫在昏黄的街头匆忙而过,有梧桐的落叶,有舞女疲倦的歌声。这就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是张爱玲当年笔下的上海,是冒险家们心目中的上海,不仅有风花雪月,更有风云际会,英雄悲歌,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一个辽远的旧梦。
这种背景,便是许文强出场的最佳背景。许文强只能在上海滩出现。当他头戴礼帽,挂着白围巾,风度翩翩地出现在上海滩头时,这座城市更多的被赋予了传奇的悲剧色彩。
许文强的出现,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特有的产物。他的身上有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悲哀。他想报效祖国,在报国无门时转而在社会上拼杀,想以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然后功成身退。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人物,一个五四时期的学生领袖,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乱世,在上海滩头,沦落于黑帮,因不失民族气节而倍遭磨难。他曾经辉煌过,呼风唤雨,纵横驰骋;他最终是失败者,报国无门,立足无地,家破人亡。这是时代的悲剧,是一代知识分子梦想破灭的悲哀。许文强将知识分子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至,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一切都显得不可逆转,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许文强选择的只是一条生存道路。他的爱国,他的堕落 ,都在时代的背景下显得淡薄,只有他个人挣扎的痕迹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下异常清晰。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相连的,带着鲜明的时代烙痕。如果将许文强的复杂性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以看出其合理性。许文强在北平读书时正逢五四运动,出狱之后来到上海,正是日本人加紧势力渗透之时,上海被外国势力分割,也被帮会操纵,他的命运就是因这些而变得曲折多难。他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乱世,不论是浮华还是繁华,都会成为过去,只有现实是真实的,因此他在阑珊的灯火下优雅地举杯,在人流丛中压低帽沿,也在逃避着心中的最爱。他总是孤独的,因为他清楚了自己的命运,如同他对冯程程所言:跟我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不想连累佳人变成寡妇。他的忧伤无人分享。他就这样滑下去,想与他痛恨的社会同归于尽都不可能,最后只能喋血街头。
浪花淘尽,故事总有结束之时。冯程程离开了,这场故事中,她是一个天使却屡遭伤害,她爱情至上却没有结果,最终只能淡出红尘,将爱与恨都埋在了心里;丁力留下了,他最现实,因此取得最后的成功;许文强想功成身退,但不可能,冯程程最终只能是他的一个梦,一切都不由自己去选择,他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前些日子看张爱玲的书,她将《海上花列传》译成白话,取名《海上花开,海上花落》。张爱玲是最理解上海的,她的笔下有没顶的荒凉,三言两语便可道尽世事沧桑。许文强就是一朵花,在上海滩头盛开而后凋落,无论是国恨家仇,最终都随江水滚滚东去。
[话说上海滩]之五:灰烬下的冷寞
许文强抽烟动作很是老到,那种优雅属于民国的,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式的,而帽沿下的深锁眉头则是有深重心思,似乎一直在游荡之中而无处落脚。初看《上海滩》者易对许的这种风度着迷,淡淡的颓唐,浅浅的坏意,兼有深处的无可奈何。而在香烟的灰烬之下,则是许文强那深深的冷寞。
前期的许文强,在上海崛起还是很顺利的。他在街头的刀影中认识了丁力,在教堂的钟声中重逢方艳芸。往事被他尘封,上海的浮世繁华才是清醒的现实。但许文强一直冷静而孤独,他似乎是憋着一把劲,想与上海滩的社会一拼。他拼的是自己的青春与才能,这些曾是在北平读大学时被证明过、被伤害过的。当年他爱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想以自己的青春与才华挽狂澜于既倒,但他失败了,败得很惨。上海重新给了他机会,让他出人头第,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借刀杀了李梦麟出任美华剧院董事长,在上海淘了第一桶金。他立住脚了,便是这种冷冷的表情,带着小兄弟丁力白手起家,他证实着自己的实力,丁力也如愿以尝住进了梦中的豪宅。物质,是对一个人成功的最好证明。
许文强对冯程程说,我满脑子都是钱,你没闻到我身上的铜臭味吗?他说的半是实情半是自讽。面对着这么一位纯情的在读《家》的女学生,他冷冷的,他在拒绝着曾经的柔情,不想让这种感情重来,如同潮水般得再次将他淹没。面对大学同学鲁秋白,许文强先是惊喜溢于言表,忽又平静得如陌路相逢。他告诉鲁不要再提旧事,冷冷得递上根烟问他抽烟吗?一尘未染的鲁骂他已成走狗,许文强回答道:因为他请得起我。
《上海滩》的成功便在于前十集的剧情:风云初起的背景,重要人物登场,矛盾交织不已。这些都极易抓住观众。两条线索都出来了,一是许文强坠入社会的挣扎,一是许文强面对爱情的摇摆。而就在这前十集,许文强的矛盾性格充分展露:加入黑社会,又不想当民族败类;爱上一个人,却不愿为情所累。他就这么不由自主般得在上海滩挺拔而起,冷冷的表情,孤独而落寞。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网友做的许文强背影,许压低帽沿,微低着头,风衣萧瑟。回想后十几集的许文强,冷俊依旧,但已非这样的背影了。他在报仇,目的性太明确,运筹设计,无所不用。当年的许文强已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