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直观的数据显示,在A股普遍市盈率只有10倍,20倍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可以超过80倍;有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10亿,实际募资50多亿,超募数倍;于2011年发行并上市的270只新股中,目前已有65只发布业绩预告称同比下滑,新股上市首年业绩变脸比例超达24%.
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暂停9个月的新股发行开闸,至今过去三年时间,新股发行制度仍存多种弊端,其中,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高比例业绩变脸的“三高”现象最为严重和普遍。
《每日经济新闻》研究院历时多日,起草并委托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 “两会”中提交的《关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建议》中,就主要针对“三高”问题给出了种种解决办法。
IPO“三高”投资者很受伤
在一次媒体发起的新股发行建议征集活动中,无数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出价高者得应该成为新股发行的第一原则”,有人认为“应该遵循完全市场化的原则”,有人建议“必须增加新股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流通量,以抑制游资的炒作”.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新股发行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信用机制,此前多年,多次暂停新股发行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不好,就是因为笃信供求关系理论,在基本的制度改革上没有多大进步。在信用缺失的市场,固本培元的首要任务是扶正信用。
其实,一切言论的根本都在于“三高”现象已经严重地伤害了股民。
中小投资者在新股的发行中并没有定价权,熊市中动辄高达5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一上市便连续大跌,破发成大概率事件,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高发行价导致了资金的大比例超募,极大地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浪费掉的这部分资源也来自股民们的真金白银。正因为有高价发行,大比例超募的存在,各大企业挤破脑袋地抢着上市,基本面不好可以包装,业绩不好可以粉饰,于是,上市后原形毕露,又是高比例的业绩变脸,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必然导致股价下跌,最终买单的还是股民们。“三高”现象确是新股发行制度不完善的产物。
http://www.ipocn.org/info/201203/ipo03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