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467 0
2007-01-31

文章较长,摘自《南方周末》。我节选了中美关系一节供各位网友品读,里面有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从政治角度的分析。最近坛里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探讨比较多,特贴出这篇文章参与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完整版请看http://finance.163.com/07/0126/09/35OLPR46002524T6.html

2007年初,随美国《时代》周刊等关注,中国大国崛起之声再度爆棚。曾有人断论,崛起之大国必然与他国间出现利益摩擦,冲突将不可避免。

中国,对周边形成威胁吗?中国的国际环境在2007面临哪些挑战?对于中国的发展,西方大国会否设下障碍?中国应该远交还是近攻?

为帮助读者解答上述疑问并前瞻未来,《南方周末》特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智囊、学术机构之资深专家,承2006年年度同题报道之传统,制作《预言2007中国外交》专题。

中美关系

“美对台军售案”将是今年看点

2007年关键词:战略互信

点评人: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2006年的一页缓缓翻过,中美迎来了自“9·11”以来,双边关系最持久平稳的一个时期。

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定位进一步深入。新任美国国务卿帮办柯庆生表示“鼓励中国成为利益相关方”,结束了人们关于他此前相关表述的怀疑。这表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者在中国定位上基本达成共识。

近年来,中美首脑会晤、战略对话也已形成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之间大约有70多个对话机制在许多领域同时展开,而美国也慢慢开始整合国内各不同利益部门的对华态度。

2006年,中美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良好的合作,尤其是在朝鲜、伊朗两个核问题上,安理会连续通过了1695号、1696号决议,打消美国国内许多人对中国的疑虑。

对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得到了一定控制,或者说中美在该问题上找到了默契点,而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两国各方面的关系发展平稳。这表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互动,美国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务实。中国崛起无法阻挡,基本上已成为美国决策者的共识。在战略上实行积极的对华接触政策,正是此共识的集中体现。

中美之间的问题大多是老问题,不过经贸领域的问题更为明显,最突出的是因所谓贸易不平衡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汇率等问题。2007年,中美在上述问题上的交锋仍将会激烈而频繁。不过,从现有中美关系的格局来看,单一问题无法颠覆中美关系的大势。

2007年,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战略互信”,其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对彼此的长远战略意图并不清楚,所以美国对中国依然会采取“两面下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6年当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潜艇追踪美国航母编队时,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亲自对此澄清;而2006年底,美国方面又不顾中方反对,罕见地鼓吹“对台售武”。这样的两面下注估计在今年仍会看到,这也是中美最有可能发生分歧的地方。

民主党控制美国国会后,在其传统议题,如人权、民主、劳工等,可能会激进一些,但此次国会是一个“短命”的国会,不会形成实质影响。

2007年,“美对台军售案”会成为一个关注点,不过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会持续下降,因为对美国而言,军事挺台与政治挺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比如,最近陈水扁过境美国,美国罕见地将之公开纳入“中国事务”,就是一个证明。

总体而言,由于美国政府在伊拉克处境艰难,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会有求于中国,因此2007年,中美关系中合作会压倒对抗。

讨价还价解决经贸摩擦

2007关键词:对话机制

点评人:王勇(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12月15日,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美方代表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中美经贸关系的结构性失衡,会发展得如今那么快。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中美之间最现实的结构性问题。

中美经贸关系的失衡状况,在2006年实际上是进一步恶化了。按美国人的说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整个国际双边经贸关系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客观的看,美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失当,储蓄率过低,是造成中美经贸关系的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

而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从贸易相互依赖,转变为金融相互依赖。

如果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诸如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一般的强硬措施,国际上就立刻会因为担心中国抛售美元而抢先抛售,届时甚至不需要中国真正出手,美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就会遭受难以挽回的重创。

这就是美国人所说的“金融恐怖平衡”,而这更是中美之间在金融相互依赖中实现合作的契机,因为只有中美两国有商有量,使人民币可管理地升值,逐步释放两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巨大压力,才符合中美各自的利益。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谁也不能轻举妄动,这是中美的一个重要共识,而2006年12月的“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是这一共识的具体反映。所以,尽管对话表面上没有具体可见的大成果,但是这种对话机制的确立,本身对中美经贸关系,甚至对全球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成果。

在第一次的对话中,中美两国经济的最高层决策者建立了定期的沟通管道。对话的成果当中,有两项尤其值得注意:中国同意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而美国则支持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

股票市场是美国掌控国际金融秩序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纽约的地位正在受到伦敦和香港的威胁,2006年IPO发行规模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居然没有一家在纽约上市。所以,纽约证券市场得以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吸引中国公司,正是美国试图重新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

而中国和拉美国家经贸关系已取得很大进展,美国曾长期对此趋势抱持敌视态度,因为美国一直把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然而此番同意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对美国来说,也不啻为一种重要的姿态。

在“战略经济对话”这个讨价还价的平台上,中美两国都正在积极地调适着相互的关系,以经济关系驱动的中美关系,从长远来看,就是八个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正是中美经贸摩擦的高发期,人民币汇率、贸易不平衡这些问题在2007年还会继续谈下去。汇率问题是表象,背后是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问题。美国需要人民币有控制的升值,以防止美国经济的硬着陆,中国也需要人民币的有控制的升值,逐步释放先前不灵活的汇率政策累积下来的压力。

这些都会是今年5月即将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但也不必指望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谈下去”,将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题词。

国,这会对中欧关系有影响吗?

冯仲平:许多人对此期待很高。默克尔可能再次访华,德国主持G-8峰会时,将会再次向中国发出邀请。就中欧关系而言,德国也有自己的想法,默克尔关于德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批评就非常直率,所以德国会在市场开放、知识产权方面让中国感觉到压力。

这些都会是今年5月即将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但也不必指望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谈下去”,将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题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