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金融新鲜资讯,深入分析,人大经济论坛期刊网
一个月只需20元!!!
成为论坛VIP2及以上可以获得期刊网的VIP账号,
是免费获得哦!!
《汽车观察》2012年2月
封面文章:2012炼金术长生不老,点石成金,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梦想,虽然屡遭失败和挫折,依然是炼金者亘古不变的追求。
---->即便遭遇了历史的增长,面对2012年的中国车市,人们仍然围绕着“机遇•挑战•创新”的话题来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作为汽车市场每年的个峰会,2012年1月8日,“机遇•挑战•创新”2012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暨玲珑轮胎杯•第六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如期而至,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市环保局、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以及来自科尔尼、尼尔森、零点、罗兰•贝格、新华信等多家主流咨询公司的专家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中国汽车市场把脉,总结与分析中国汽车市场2011年运行规律,预测中国汽车市场2012年未来走势的同时透析中国汽车市场复杂多变的原因。
---->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产销爆发式增长的“黄金十年”之后,进入了增速放缓的一年,特别是大多数自主品牌企业,在“合资向下”的压力之下,更是纷纷遇到了销量目标未完成的尴尬。
---->那么中国汽车将如何巩固市场地位,打造金字招牌?如何整合全球资源,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如何打造产业链优势,建设合适的营销渠道?未来的市场形势又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在去年的首届论坛上,大多数专家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内汽车增长将趋于理性,增长幅度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尽管如此,2011年汽车市场3%的增幅仍然大大出乎专家们的预料。因此,参加2012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的专家们显然更加谨慎。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政策作用下,自主品牌市场呈现较大波动,多数自主品牌车企离2011年年初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据统计,2011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52.3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28%。
随着利好政策的消退,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大家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当然,任何时候,机遇都孕育在无数个挑战之中,不断创新也将成为直面挑战、实现一步步跨越的根本。
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将趋于饱和,增速逐渐平稳。如果说2011年的中国车市在挤掉泡沫、洗去铅华之后,那么接下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到了靠实力说话的时候......
《中国商人》2012年1,2月
封面文章:空心化的企业家
前几天参加企业家同学聚会,一位知名的老一辈企业家偷偷告诉我们,他现在基本不搞实业了,甚至连股权投资也不干了,专做高利贷,年息可以达到30-40%。什么样的生意能够有这么好的回报?我们满脸狐疑地反问他:风险一定很高吧?听说放高利贷的都跟“讨债公司”有关,还不起钱,切根手臂或者削只耳朵什么的。他嘲笑我们老掉牙了,那是传说中赌场放债的,现在的高利贷很多是正规的企业,而且这些生意很多是银行介绍的,抵押物质量也非常好,基本没有风险。许多人是为了掉头寸,少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还有年利更高的,比如40%-60%,但是那种风险大。---->听完介绍,我有些恍然若失:我们这么辛苦,哪能有每年30%以上的资产回报,我们是在瞎忙乎吗?---->我这几年做企业,个碰到的诱惑是房地产,只要能拿到地,就能赚钱。接着是投资小煤矿,在鄂尔多斯、在山西、在陕北,能够拿到某个煤矿的开发权,坐在那儿来钱,即使自己不开发,倒手就能赚很多。再后来就是VC、PE等股权投资,要是投准一个企业,一上市,5倍、10倍的赚,时间也不长,快的两三年,慢的也就三五年。---->身边的许多企业家朋友,都纷纷抄捷径而去。我们长江CEO班,不做房地产的是少数派,可能在20%以下;做煤老板的少一些,但也有参股、投资相关煤炭和矿产行业的;做PE基金的也很多。中欧CEO班,做投资的将近一半;高利贷是新出现的事物,估计还没有太多人参与。难于规模化和风险控制,可能是大多数人不敢大规模进入的主要原因。---->企业家赚了桶金,然后就离开主业,什么行业赚钱做什么,什么赚钱快做什么。对于资本来说好像也应该如此,总是从低利润领域流向高利润行业。但是在目前的中国,比资本更稀缺的企业家资源却在不断的被稀释和分流。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更没有资格去批评谁,只是觉得有些不正常、不应该,还有些可惜。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市场化,甚至上层建筑的部分也变相市场化了,但是又有相当部分的公有和国有成分掌握着主要的生产资源。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就会产生出许多投机的机会。谁动作快,谁就能捞到;谁靠的近,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大家争先恐后,试图去抓住每一个赚大钱的机会。而往往这些暴利行业,不需要特别的管理技能,甚至不需要什么团队,关键是抓机会、搞关系。这几年,撅着屁股干活的人,很多没有这些机会主义者挣得多,这也就鼓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投机的大军之中。在这么大的诱惑面前,我要是没有前两次上市的积蓄,很有可能也投身到这个浩浩荡荡的“淘金”队伍中去。所以,我不能指责他们。咱们都是穷孩子出身,上一代几乎没什么财产,对于财富的追逐成了许多人顺理成章、根深蒂固的奋斗目标。谁有钱,谁牛逼。政府看待企业,财力是;企业家圈子里似乎也是以财产来排座的;福布斯、胡润更是把这种名利推到。企业的产品、品牌、文化、管理、科技含量,企业家的理想、思想、个人修为、学识都被这场名利派对的嘈杂声淹没了,没人关心,没人在意。这次的紧缩银根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引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房地产,美国的华尔街日子都不好过。不知道这些挫折是否能够唤醒空心化的梦中人,回归实业,回归根本。有位投资家跟我说:你们是创造财富的,我们是寄生虫,是依附于你们生存的。虽然听上去不太好听,但我认同这个道理:只有企业家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如果大家都去炒地、炒房、炒矿、炒公司、炒钱,这个社会将会崩溃,中国的富强和崛起只会是黄粱一梦......
《管理学家》2012年2月
封面文章: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低成本和几乎瞬时的广域扩散,演绎出了多彩的社会经济“神话”:企业可以一夜名闻天下,也可以一夜声名狼藉;人可以一夜成名,也可以一夜间臭名昭著;可以使“眼球经济”成为时尚,使“XX姐姐”、“X美美”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或成为诱发某种变革的火种……真假新闻狼烟四起、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其间鱼龙混杂,既会诱发创新,也激荡出浮躁氛围,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力以及做事的定力。---->于是乎,社会上群雄四起,利用市场机制和机会,借助网络和各种媒介,开创新时代,其中不乏“制造”新闻博得眼球、赢得同情、争取市场甚至是绑架舆论和政府、影响制度、政策和法律的公正执行等形形色色的策划与运作。---->常识告诉我们,事实是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故事应是新闻背后的真实故事。有目的地捏造事实或扭曲事实以达到被人关注、制造轰动效应,此时的新闻已经不是新闻,而是“有心人”实现目标的工具,而受众则成为被欺骗的对象,甚至成为一些怀有叵测之心者的帮凶,这等“新闻”背离了新闻的本源。---->学习新知、了解动态、猎奇是人之本能,是新闻之所以有市场的根本,但千万不要以“制造”无事实根基或被扭曲事实的新闻毁了社会对新闻业的信任,因为这不仅会让人有上当受骗之感,更严重的是会摧毁社会诚信体系。怀疑一切,既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也背离了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真谛。---->因此,塑造一个真实而让人快乐的社会,作为个人,要尊重事实、强调逻辑;作为社会,要形成开放自由的言论环境,让事实有机会全面展现,新闻一旦有制造的嫌疑,就会有人澄清,这样社会才会慢慢得到净化,信任才会逐渐回归。利用新闻和网络社会的便利及价值无可厚非,但要让自己的事业逃脱过眼烟云的悲剧,的办法不是制造新闻,而是创造故事,使其长期延伸,并得到历史的传承。我很喜欢“有故事的人”这一说法,也在微博上发表过“不造新闻造故事”的主张。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事件的内涵和意义,注意情节跌宕起伏,根本在于“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好的故事可能是一段奋斗史、一项创举、一段心路历程、一个伟大的事业……其实,无论平凡或伟大,每个人都“有故事”,有的人故事精彩而传奇,有的人故事平实或凡俗。但不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是其奋斗的结果,会不同程度地珍藏在心底。在每一个故事中,我们都能寻找到真实的自己。人生是短暂的,是不容易的,做有故事的人更不容易。但只要......
更多精彩资讯,等你来发现......每个月只需要20元,就可以尽享当下流行经管期刊
创业
经济
金融
财会......
赶紧来丰富自己的信息储备吧!!
现在成为期刊网年VIP可以即可获赠500论坛币!
成为论坛VIP2及以上可以获得期刊网的VIP账号,是免费获得哦!!
期刊网导读第五期: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65492-1-1.html
VIP新特权:全面的数据库检索支持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39744-1-1.html
论坛+期刊网,一个都不能少!
联系方式:QQ:1143703950
Tel:010-6847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