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外资基金须懂中国规则 英国《金融时报》 
罗伯特•库克森 报道 
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带给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如此大的挑战。中国或许有着世界增长最快的储蓄,但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张磊德(Peter Alexander)十分了解个中挑战。他是总部位于上海的基金咨询公司——咨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Z-Ben Advisors)的创始人,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外国集团在中国的经营出谋划策。2004年,中国才刚刚开始向国际基金公司开放。
自那时以来,中国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从2950亿元人民币(合350亿美元)增长至2.11万亿元人民币(合336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中,有数十家外资集团在中国内地开办业务,成败参半。
让外国集团感到失望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根据中国法规,外资在资产管理合资公司中只能拥有少数股权,因此它们必须把控制权交给本地合作方。
“所有和我交谈过的人都说,这些合资公司都是可悲的失败,外国人要么被踢出局了,要么没有控制权,”张磊德表示。
“我不得不打断他们,然后说,首先请定义失败。如果你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它们几乎都是赚钱的,只有少数例外。而从控制权的角度看,不幸的是,当你只有49%股权时,结果只可能那样。”
张磊德认为,对想在内地开拓业务的外国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合资公司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只要这些外国人准备好接受这种模式的内在局限,并与中国合作方建立融洽的关系。
“如果你一进来就疯狂扫射,只会伤到你自己,”他表示。
在内地创建合资公司的38家外国集团中,至少已经有一家准备退出。根据市场报告,最近几个月,比利时金融集团——比利时联合银行(KBC)正在为它在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KBC Goldstate)中49%的股份寻找买家。金元比联是中国最不成功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张磊德预计,在未来一年中,还将有一些陷入困境的欧洲金融集团谋求通过出售在中国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来筹集资本,这些合资公司的价值已经日益攀升。
例如,去年咨奔就帮助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企业集团加拿大鲍尔集团(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Asset Management Co)10%的股份。这一价格意味着华夏基金的价值为所管理资产价值的大约8%。与之相比,西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售价通常为所管理资产的1%至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自由化,张磊德极度看好外国基金公司在中国的前景。由于预期未来需求强劲,咨奔在过去14个月里将员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并扩充了商业模式。除了以每年2.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研究报告以外,它还开始以10倍于此的价格,提供定制咨询和商业尽职调查服务。
尽管一些基金高管对在中国花25万美元购买咨询服务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的全球业务面临大幅削减成本的压力,但张磊德表示,一些基金公司已经签约了。
“我们认为,每年花这样一笔成本,你就算是要找一个只对中国有着基本了解的人都很难,”他表示。
张磊德表示,许多外国集团仍然使用“过时的”战略在复杂的内地市场上经营。“我们已经从我们的工作中认识到,很少有公司具有真正的中国战略。它们自称有,但如果你真的深究下去并向它们提出问题,就会发现,它们的中国战略与它们早在2006/2007年就实行的战略十分相似。”
张磊德表示,对于想要从中国的养老和主权财富基金——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获得委托的外国集团,只是在北京设一个代表处或在香港设一个前哨或许已经不够了。
“你拥有的平台或接触点越多,给自己的机会就越大,”他表示。基于这一考虑,张磊德正敦促他的客户考虑成立外商独资企业(whol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简称WFOE)。
根据中国法规,外国集团要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必须向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申请营业执照。在申请中,它们必须从ZF分类目录中选择计划“经营范围”,其中一项选择是“投资咨询”。
尽管从事投资咨询的外商独资企业所被允许的经营活动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但张磊德相信,现在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在未来3年,外商独资企业平台将有巨大的位置价值”。
“我们相信,理论上,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全资投资咨询公司,为资产组合提供咨询。你不能管理资产,但能够提供咨询,”张磊德表示。
他表示,实际上,当前外国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是掌握如何利用中国模糊的监管制度,因为在法律允许和未明令禁止的范围之间,通常存在大量灰色地带。
在大量领域都存在着监管的不确定性,从信托公司的经营,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QFII投资额度的使用。但张磊德坚信,如果国际基金公司的高管把这种不确定当做不采取行动的借口,将会犯下大错。
“毫无疑问,在中国经营业务存在风险,而且是极大的风险,”张磊德表示。“我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人们恰恰忘了问自己,这一业务的预期回报是否足够补偿所承担的风险,讽刺的是,这正是资产管理的内容。”
译者/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