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3-7 22:17:37
qi509 发表于 2012-3-7 22:09
正因为你的理解有误才出现你的这个公式。
怎么有误了?请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7 22:25:4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7 22:17
怎么有误了?请教了
我又修改了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7 23:26:39
qi509 发表于 2012-3-7 22:09
正因为你的理解有误才出现你的这个公式。”必要劳动时间=自然时间* ...
在马克思经济学哪里,整个社会总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确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在我的发现之中只有产生符合需求的有效劳动的耗费时间才是必要的,所以,这个我才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你不明白我一直在说自己的发现已经通过公式论证使马克思经济学成为我的特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0:36:1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7 23:26
在马克思经济学哪里,整个社会总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确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在我的发现之中只有产生符合需求 ...
第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马克思用以解释“价值量”的的一个经济学范畴。

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商品世界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内在联系,演变为由这个商品世界衍生出来的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反映的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商品世界的社会经济基础。为此,马克思试图搭建起一座由使用价值通往价值、由“私人劳动”通往“社会劳动”的“桥梁”,解决具体劳动即使用价值的生产,与抽象劳动即价值的生产,这二者的相互转化的问题。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解决好,这座“桥梁”搭建得不成功。根子还在其哲学及世界观上。

总之,我个人认为,解释“价值”概念,没必要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


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必要劳动时间”,其二是“剩余劳动时间”。

大致是可以这样划分的。但是,特别需要指出,这种划分并非以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为客观依据,而是依据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越高,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表现为“自然时间”就越短,但是,“必要劳动时间”本身的时间量(即时间长度)却没有变化,变化的仅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时间的量在缩短。所以,劳动生产率越高,自然时间就越短,“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相对就越大。自然时间的缩短,没有影响到整个工作日时间的缩短,相反,却把剩余劳动时间所表现的原有的那部分自然时间相对地延长了。

就是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的劳动成果,并不全部归属资本者或经营者所有,而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把在必要劳动时间中所节省下的自然时间加入到剩余劳动时间中的自然时间之中了,(注:必要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二者是同质的,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所产生的劳动成果理应返还给工人。所以,工人要求在企业的产品出售之后,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估,并与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共同“分利”,共享企业收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举一个简单的实例予以说明,美国NBA联赛分为东部、西部各自的循环赛制和常规赛和季后赛两部分,30支球队,每支球队须参加82场比赛,今年NBA联赛的罢赛,劳资双方的经济损失共计2亿多美元,赛程大为缩短。球员工会谈判代表费舍尔解释说,“我们并非以罢赛形式要挟球队老板,而是在索取我们认为的合理薪酬”。(注:“索取”就是“分利”)最终,劳资双方的谈判成功。今后,美职篮的赛程保持不变,即球员的自然劳动时间不变,但球员工薪,即球员的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却大幅增加。换句话说,就相当于——球员薪酬,即球员的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并未增加,而是球员的赛程变短了,即球员的自然劳动时间缩短了。那么,球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究竟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从我这个外行人看,大概是美职篮的比赛的激烈程度加强了,球员的敬业精神和技术对抗能力强化了,收视率及其产品广告收入增加了,等等。

这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对某一企业的收益分配“按各自贡献进行分利”方式(注: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范畴),显然对于该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是不利的。一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演化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必要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的缩短就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经济现象了。这一情况迫使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重新划分工作日的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界限,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必要劳动时间内的那部分“多余”的自然时间抛出法定工作日之外。

“周日休息日”改为“双休日”,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不久的将来,在发达国家理,很有可能出现“三休日”。

当然,“有一利必有一弊”。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出现反方向的变化。特别是某一企业由于经营决策失误,或核心竞争力流失,或不可抗拒力的出现,等等原因,造成个别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此时,必要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往往大于其必要劳动时间自身的量的规定,这样一来,就会侵蚀剩余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企业收益就会下降,长期下去就会面临破产。这时,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就会要求工人降低个人收入水平,甚至要求工人无偿提供一些超出工作日法定时限——必要劳动时间内的自然时间,以此弥补因劳动生产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总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下降,一定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的增长或停滞是同一方向的。亚当·斯密坚持认为:应该如此。而马克思却从劳动力商品角度看问题,认为从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事实证明,马克思错了。世界上就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低工资水准,若一国ZF通过司法的、政治的规定,强制地人为地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滑坡,大大地消弱一国的经济实力。

是否如此?请斟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0:47:45
我是来学习的。。。各种高深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5:45:35
这个公式引入需求来分析马克思经济学,是构建的“二元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公式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8:51:08
马克思的资本论值得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11:29
说的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13:18
顶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29: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35: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36: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09:39:46
thank   yo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1:06:21
还真是有启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1:08:14
总觉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用公式是不伦不类,应该与西方经济学有点区别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1:10:22
经济学就不要再马化了,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马是19世纪的人。你弄得再炫乎,也入不了主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2:50:11
谢谢各位的支持!
为了概念符号更加明确表达和科学化,我把公式:必要劳动时间=自然时间*劳动力数量或者劳动力耗费量*(需要率/供应率)—————————把这个公式在修改一下,并用符号表达出来,可能更加完美!
设“必要劳动时间”为C,自然时间为T,劳动力数量或者劳动力耗费量为v,需要率为F°,供应率F,那么,修改之后,生产某种物品使用价值的总必要劳动时间耗费C的公式是:C=(1/F)*N*(F°/F)!
理由,这里我为什么把T=1/F呢?因为公式之中的自然时间T,是总生产率的倒数(意思是生产总产量的自然时间耗费)。这样自然而然把我以前的马克思经济的数学公式:单位使用价值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P=1/(F/N)【注意:这里我强调F=F°】联系起来,现在我们放弃F=F°,或者F°/F=1的假设,得出公式:p={1/(F/N)}*(F°/F)。于是,得出另一个公式:在一定自然时间内的总价值耗费C=P*总需求率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3:51:51
deng203 发表于 2012-3-8 11:08
总觉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用公式是不伦不类,应该与西方经济学有点区别才对
这不是马克思经济学,这是我在马克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元经济学”(我暂且这样称呼吧),它统一了马克思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经过我这几天的苦思冥想终于完成了!在我的认识过程之中,其意义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3:55:50
zhxjin 发表于 2012-3-8 11:10
经济学就不要再马化了,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了,马是19世纪的人。你弄得再炫乎,也入不了主流。
我不是马化,而是“借壳上市”,呵呵!借助马克思的一些概念的壳上市把西方主流经济学融资在一起,进行重新统一!通过这些公式通往西方主流经济学!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18:29:50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7 23:26
在马克思经济学哪里,整个社会总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确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在我的发现之中只有产生符合需求 ...
如果是你的,那我就要不评论了。但是“不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的。这个“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20:43:22
qi509 发表于 2012-3-8 18:29
如果是你的,那我就要不评论了。但是“不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的。这个“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存在的。
那么,请老兄也评论在下的这个“必要劳动时间”吧!我希望大家大家多多批评,批评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缺陷,和吸收别人好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21:32:3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8 20:43
那么,请老兄也评论在下的这个“必要劳动时间”吧!我希望大家大家多多批评,批评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缺 ...
“产生符合需求的有效劳动的耗费时间才是必要的”--------------你的这句我没能理解。

生产符合.....需求?

需求的.....时间?

谁需求的是时间?

如果生产需要的是时间,那么生产还用去符合吗?

例如:你必须符合招工条件,方能去报名。符合.......条件是关联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21:50:34
xiaxt 发表于 2012-3-8 00:36
第一、
总之,我个人认为,解释“价值”概念,没必要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


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必要劳动时间”,其二是“剩余劳动时间”。

大致是可以这样划分的。但是,特别需要指出,这种划分并非以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为客观依据,而是依据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

不好意思啊!我忘了回先生这个帖。
我认为马克思在论述绝对剩余价值时搞混了个人或者部门的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认为他论述的那个资本家懂得延长他购买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难道别的资本家就不懂得了?这是错误,马克思可能没有想到当资本家都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人体所能够容忍的极限时,雇佣工人可能并不会因为劳动时间的延长而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另外,马克思在论述相对剩余价值时,他没有视雇佣工人的自觉性,即雇佣工人也是懂得同行的其他企业有更好的待遇的信息,会选择比较甚至最后跳槽到更好的企业,或者更高生产力的企业来挖角一些熟练工人给予更改的待遇等等,总之,马克思低估了雇佣工人的自觉性和优势选择行为能力,即使从整个社会来看,把社会平均劳动力价值作为劳动价格,也是低估了这个群体对于生活水平提高的欲望,无视雇佣工人的需求发展动力,凭什么雇佣工人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之后为企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远远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时,雇佣工人还会老老实实为资本家卖命,他们又不是终身制的奴隶,他们是具有人身自由的职业者和劳动者,他们既然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人身自由,他们也可自由与雇佣他们的货币拥有者进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他们同样也有自我选择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但是他们之所以最后选择那一家企业作为出卖他们的劳动力商品的归宿,那一定是那一家企业能够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和劳动力价格,能够更大的实现他们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从而实现其使用价值的相应价值,他们还要追求超出他们自身预付耗费的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为什么不呢?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会有这样一个必经之路!

当然,也许的确在当时那个时代由于信息的封闭性,会导致这种情况,但也是暂时的,因为资本家群体,由于对于工人的剥削拉大资本家群体与作为弱势群体的雇佣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始终会被雇佣工人们发现,难道社会的发展就一定要在最后不得不爆发暴力革命的形式来实现吗?所以,马克思的这种理论,相反没有帮助雇佣工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消灭,还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

我的看法是:劳动力价格应该以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即v+m,资本家可以看作为一个管理者和生产资料投资的劳动者和带头人,他们收回生产资料的再生产、维持、延续补偿之外,应该获得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补偿或者报酬,因此,他们与雇佣工人是合作关系,他们按照对于生产力系统的贡献分享剩余价值m,当然,zf作为社会管理者可以通过税收来获得其中的一部分剩余价值m,多余的部分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维持、延续、再生产那些暂时不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潜在劳动力,以便他们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ZF只能算是一个社会服务部门,一个调整和协调各部门、各阶层之间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社会产业结构合理与否,能不能提高整体效率,并给予相应及时的指导性政策的一个服务部门,而不是什么人民公仆,说得越好听,并不等于就他们就越好像在做亏本生意,相反,纳税人不会亏待他们这个群体,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他们的待遇同样是遵循按劳(贡献)分配,同时给予监督!避免他们到处寻租!因此,ZF也应该有业务公开透明给予社会一本明白帐,而不是糊涂账,让一些人混水摸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8 23:14:10
qi509 发表于 2012-3-8 21:32
“产生符合需求的有效劳动的耗费时间才是必要的”--------------你的这句我没能理解。

生产符合.....需 ...
就是说某一行业的产品或者商品生产率≤需求率的劳动生产是必要的劳动生产,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投入的劳动生产时间就是必要劳动生产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9 18:41:0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8 23:14
就是说某一行业的产品或者商品生产率≤需求率的劳动生产是必要的劳动生产,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投入的劳 ...
那你这句话还是不通。“需求率的劳动生产是必要的劳动生产,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投入的劳动生产时间就是必要劳动生产时间!”如果把“劳动生产”改为“劳动”你看是不是就通了。

我给你改了一下你看看:“生产需求的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力投入的劳动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9 21:43:35
qi509 发表于 2012-3-9 18:41
那你这句话还是不通。“需求率的劳动生产是必要的劳动生产,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投入的劳动生产时间就是必 ...
呵呵!Q哥什么时候竟然帮起别人纠正病句了?“生产需求的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力投入的劳动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也是不对的,应该更改为:“生产符合需求的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力投入的劳动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在需求前面增加符合这两个字,这样才是最为正确的!理解这个意思就明白我之前所说的“必要生产率”才是生产力!另外,劳动后面加不加生产都无所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9 22:14:5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2-3-9 21:43
呵呵!Q哥什么时候竟然帮起别人纠正病句了?“生产需求的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劳动者在这种状态下劳动力投 ...
你一加“符合”我就蒙了。可能别人能理解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9 23:33:51
qi509 发表于 2012-3-9 22:14
你一加“符合”我就蒙了。可能别人能理解吧。
怎么难以理解,搞不懂,难道我的理论真的这么不好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7 11:05:20
林兄,对于你以下公式:

必要劳动时间C=(自然时间T/产量Q)*劳动力数量或者劳动力耗费量N*{需要率F°/供应(生产)率F}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式中,你把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耗费量相等同表示成N。这里在概念上似有问题。一般来说,劳动力数量是指劳动力的人数,其量纲是[人];而劳动力的耗费量,是指劳动力在时间上的耗费,其量纲是[人*时间]。

问题是你的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时间生产供应有有效性系数之积的必要劳动时间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我还真没有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7 18:40:04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3-4-17 11:05
林兄,对于你以下公式:

必要劳动时间C=(自然时间T/产量Q)*劳动力数量或者劳动力耗费量N*{需要率F°/供 ...
老克兄!谢谢能够抽空来交流,你非常细心,的确,一般来说,劳动力数量N是指劳动力的人数,其量纲是[人];这是当时想从人体能量耗费来计算现在认为没有必要了。
应该说,C=(自然时间T/产量Q)*劳动力数量N是我前期的对于马克思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者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时间的数学分析,现在我认为应该与{需要率F°/供应(生产)率F}即生产供应的有效性系数之积的必要劳动时间才是真正必要的劳动时间,而没有考虑生产供应的有效性系数的即没有考虑到需求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者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时间,而不能够称之为“必要”的劳动时间。我从前一部分到这个{需要率F°/供应(生产)率F}公式的加入一共探索了几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