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行业为应付"资本金困局"而一轮又一轮地融资,引发证券投资者对银行不断抽水的担心.不过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就大派定心丸,指监管部门首先还是鼓励银行通过内源性渠道补充资本金,以减少对市场的影响.而银行再融资有很多方式,像定向增发这样的融资就不会增加资本市场的压力.执掌银监会之前曾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显然没有忘记他曾战斗过的证券市场,除了对银行融资主渠道做出解释外,他更为给力的表态,则是正式透露已对拟实施的资本新规按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性的调整.业内普遍预期修改後的监管指标将温和不少.
银行业消息人士并透露,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工具今年或将再添新渠道,日前银行间交易商协会(NAFMII)召开工作会议时,已将研究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至此,银行业破题资本金困局的武器已基本齐全:公开发行、配股、定向增发、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利润留存、信贷资产证券化.
"最重要的还是现在的监管手段比较温和,应该不会比巴塞尔III还严,这让银行都松了一口气."中国建设银行研究员赵庆明博士称.
而银行业利润大增将成为补充资本的最有力保障.根据银监会已公布数据,去年银行业净利润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逾36%.
"利润提高以及分红降低,增加了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分子,对提升资本充足率有帮助."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杨菁丽表示.
此前,国有银行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宣布,为提高大型银行通过自身积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拟支持工商银行(601398.SS:
行情)(1398.HK:
行情)等三大银行2011年分红比例继续下调5个百分点至35%,农业银行(601288.SS:
行情)(1288.HK:
行情)仍维持35%的水平.
**温和监管**
原定於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延迟执行并将做适当修改,是尚福林自去年新任银监会主席後温和执政的代表作.
去年发布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讨论稿,包括一系列更为严格的监管指标.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於11.5%和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贷款拨备率不低於2.5%等.并要求资本充足率的过渡期为2012年初开始实施,2016年底达标.
"过於超前的监管指标会限制银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尚主席是温和派."赵庆明称.
包括修改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以及允许银行更为灵活地处理地方ZF融资平台的贷款展期,都为银监会增添了一些温和的色彩.
严格的资本管理新规及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後,银行业近年来都不得不大举从市场筹集资金.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轮以A+H配股为主要形式的资本补充;2011年,资本金的补充方式则从股本市场转向次级债市场,全年仅五大国有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就达到1,860亿元.
目前已经公布融资方案但尚未实施的中资银行有光大银行(601818.SS:
行情)发行400亿元H股,招商银行(3968.HK:
行情)(600036.SS:
行情)A+H股配股350亿元,北京银行(601169.SS:
行情)定向增发118亿元,以及民生银行(1988.HK:
行情)(600016.SS:
行情)H股再融资90亿元等.
**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让银行的信贷资产出表,从而减少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中处於分母的风险资产规模.在二级市场融资被广泛诟病後,这一工具被监管层寄于厚望.
在首轮资产证券化产品暂停推出三年以後,中国央行和银监会的官员都分别公开表示,将继续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业务的发展.但业内人士对这一产品的前景并不看好,不排除会有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我不太看好这个品种的发展."上海耀之资产管理公司资深债券投资人王小坚称,"银行有大堆的资产想出表,供给方不是问题;但需求方从何而来?"
他认为,除非是放开理财产品、甚至个人投资者的购买禁令,不然仅靠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投资类别,这一被寄于"资本困局破题"厚望的品种,很难有好的发展势头.
尽管监管层有大力推动的意思,但各家银行却意兴阑珊.
"监管的要求很细,信贷资产池要求分成A、B、C、D几个级别,次级的资产证券化也不能出表,那好的资产,谁又愿意卖给别人呢?"一位从事债券发行与承销的银行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