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给我的“不安”,我们并没有做到德鲁克先生所断言的那样,这是我不安的真正来源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更加宏大。一直以来,我们在管理中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也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近20年来,中国企业的经理人在不断学习各种方法与新理论。但是,正如中国企业界人士翘望杰克·韦尔奇中国之行最终感受到的失望一样,人们发现,韦尔奇神话无法在我们身上实现。难道是这些理论错了?没有。难道是我们没有学到真东西?也不是。那些理论都是对的,也是真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对于管理的理解只对了一半。
就“管理”而言,我们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管理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因此,怎样提高组织整体力量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管理者就承担了这个最重要的使命:提升整体的力量,延续个体的生命。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明确地指出: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德鲁克告诉人们传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传统的管理者专注于繁琐的事务中,因为他们只是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这些管理者所有的时间都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的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传统管理者的第二个特征是:身在岗位上,处在什么岗位上,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的不合作,导致很多管理者“屁股指挥脑袋”,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第三,传统管理者只是专注于事物,但是忽略了人的培养,他们总是认为没有人能够成长起来,下属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那么有效的管理者是什么?是关注时间管理,关注系统思考,关注培养接班人。
我喜欢他对于管理者的一个描述: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与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换言之,如果管理者能够贡献自己的作用,让下属和上司发挥绩效,管理者自身的绩效也就表现出来,如果管理者自己发挥绩效并替代所有的下属或者上司,那么这个管理者就不能够称之为管理者。
对于管理,他的描述也十分精辟:管理就是承诺:
·承诺目标。对于结果目标的承诺,可以回答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通常管理者并没有这样去做,并没有切实地认为结果目标是一种承诺。在许多公司,目标常常是一种形式,而管理者对于目标反应,决定了员工承诺的水平,也就进而决定了为了实现目标所投放的所有资源的成效并不理想。
·承诺措施。对于执行措施的承诺是回答如何做这个问题的。管理者所必须作出的努力就是寻找到实现目标的措施,并使得措施能够贴近员工的实际。如果管理者不研究措施,不能够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给予员工帮助,管理的结果也不会得到,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为达成绩效目标,员工与管理者对完成目标的方法措施达成的共识,并将执行措施作为工作的内容,以确保结果目标的最终达成是至关重要的。
·承诺合作。对于合作的承诺可以回答与谁做这个问题,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分工问题,没有分工、合作,其实是没有管理的。为提高团队绩效,高效推进关键措施和结果目标达成,管理者就要与员工交流,确保员工愿意参与和支持的承诺。
2006年在德鲁克先生逝世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在文章里我写到:以我自己浅薄的认识,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就看他曾被多少重要的课题融解过。这种融解的体验是一种重大的人生享受,也许能够表述的出来,也许无法表述的出来,甚至有些时候表述本身倒成了一种失落,在这个时候想念德鲁克先生,有了很失落的感觉,在他完全被管理所有课题融解的生命中,他所享受的并不仅仅是“大师中的大师”的称号,更是21世纪管理能够面临的挑战的答案,但是,我无法再看到他智慧的新思维了。
也许还应该回到德鲁克先生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忠告上:“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才才能建设中国。”我们并没有做到德鲁克先生所断言的那样,这是我不安的真正来源。 (陈春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14:51: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