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82 4
2012-03-15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记者朋友们,这是我在“两会”之后最后一次同大家见面了。我要感谢多年来记者朋友们对于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关注。
        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同人民在一起。

        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记者。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请问总理,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
        温家宝:我担任总理已经9年了,这些年过得不易,也不平凡。但我总觉得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许多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我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我为能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办些实事而感到欣慰。我真诚希望,我,连同我这一生为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记,并随着我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由于能力所限,再加上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虽然我没有因为不负责任而造成任何一件事情上的失误,但是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对于我在任职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的问题,我都负有责任。为此,我感到歉疚。
        在最后一年,我将像常年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寄托后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和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得益于较好的国际环境和贸易体系,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在您任期的最后一年,特别是考虑到不久前在波士顿的国际码头工人协会向您授予奖项,如果您只能做一件事来使中美经贸关系实现再平衡,为更多的美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您将会做什么事?有些批评人士表示中国扭曲了国际竞争,使贸易对自己有利,您是否会考虑改革中国的贸易体系?
        温家宝:最近美国码头工人协会授予我一个“美国工人最佳之友奖”,这个奖与其说是授予我的,不如说是中美经贸互利共赢的一个范例。
        如果我做一件事能够缓解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那么我选择哪一件事情?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深思熟虑很久了,并且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同奥巴马总统做了深谈。我以为解决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困难和摩擦,还是要通过合作的办法。因此,我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关于促进中美经贸、金融与投资合作的一揽子计划的建议。它包括:首先,进一步发展中美之间的双向贸易。中国扩大美国产品的进口,美国要开放美国产品的出口,取消限制。其次,加强双向投资。两国应该为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并实行投资保护。第三,加强两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开辟新的合作领域。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并使这种合作与金融合作相联系。就是说中国愿意投资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 美国工人的就业。这是一举双得的事情。
        奥巴马总统非常重视我的建议,双方已经就此进行研究。我相信合作比对抗好,只要循着这条正确的路子走下去,中美经贸关系会走上一条健康、持久发展的道路。
        至于你说到美国关心中国贸易体系改革的问题,如果讲得明确一点,主要指三个问题:第一,就是进出口的基本平衡。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在2011年中国经常性账户差额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2.8%,小于3%的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就是说在国际收支和货物贸易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平衡。第二,汇率,也是美国关注的。从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30%。请记者先生注意一种现象: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香港市场无本金远期交割市场,也就是所谓NDF市场,开始双向波动。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我们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实行双向的波动。第三, 我们将坚持多哈回合谈判的宗旨,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我想请教的问题是在过去4年两岸实现了“三通”直航,有关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高峰。台湾媒体评价认为,过去4年大概是两岸关系60年来最稳定、最和平发展的4年。未来4年可能延续这样的发展机遇。在今年政府最后任期一年,您所期待两岸文化交流前景是什么样的状况?在去年6月份,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很关心在明年3月您退休以后有没有可能到台湾自由行?
        温家宝:我已经连续10年在这个场合谈台湾问题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静。我很高兴地看到,去年两岸同胞交往更频繁,感情更融洽,关系更紧密,“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更牢固。
        如果说在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加强经贸关系方面再做一些实事。我首先考虑的是,要加快EC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两岸的金融合作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推进银行货币结算体系的合作, 鼓励两岸银行相互参股,为支持经贸合作发挥金融的作用。对于台资在大陆的企业,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转型升级、扩大内销市场。
        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清代台湾割让后,台中一位诗人林朝崧的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您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请问您多次反复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哪里?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又在什么地方?
        温家宝:是的,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是出于责任感。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 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我知道,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

        《人民日报》记者:最近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央的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大,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回落。请问总理,住房价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调控目标?另外,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财政压力,楼市调控会不会半途而废?
        温家宝:出于一种责任感,我最近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回顾了一下。其实我们在2003年已经提出了6条调控措施,2005年又制定了“国八条”,2006年又制定了“国六条”。但是,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了感到十分痛心。我觉得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调控的阻力相当之大。
        为什么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有所进展,首先是我们调控的决心坚定而不动摇;其次,我们抓住了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这个要害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有个基本看法,那就是:中国有13亿人口,又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而且将会是持续的。当然,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
        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我有几个观点:第一,要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如果盲目发展,出现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而且会拖累整个经济。 第二,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第三,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缺少,因为它能保证稳定和促进公平。
        如果说在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加强经贸关系方面再做一些实事。我首先考虑的是,要加快EC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两岸的金融合作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推进银行货币结算体系的合作,鼓励两岸银行相互参股,为支持经贸合作发挥金融的作用。对于台资在大陆的企业,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转型升级、扩大内销市场。
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我真诚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清代台湾割让后,台中一位诗人林朝崧的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5 13:01:44
        《人民日报》记者:最近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央的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大,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回落。请问总理,住房价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调控目标?另外,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财政压力,楼市调控会不会半途而废?
        温家宝:出于一种责任感,我最近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回顾了一下。其实我们在2003年已经提出了6条调控措施,2005年又制定了“国八条”,2006年又制定了“国六条”。但是,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了感到十分痛心。我觉得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调控的阻力相当之大。
        为什么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有所进展,首先是我们调控的决心坚定而不动摇;其次,我们抓住了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这个要害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有个基本看法,那就是:中国有13亿人口,又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而且将会是持续的。当然,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
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我有几个观点:第一,要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如果盲目发展,出现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而且会拖累整个经济。 第二,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第三,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缺少,因为它能保证稳定和促进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5 13:27:3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最近,社会上非常关注一个案件,就是浙江吴英案,您个人觉得吴英到底该不该被判死刑?同时,您怎么看当前民间资本投融资难的问题?
        温:我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十分关注吴英案。我想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第二,对于案件的处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已下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通知,并且对吴英案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第三,这件事情反映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银行又不能满足,民间又有不少的资金。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作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法新社记者:自去年以来,我们看到在中国藏区出现了一系列藏人自焚的现象。我想问您本人是否对这一现象深感关切?您认为您领导的政府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好地应对这个局面?
        温:最近一段时间,在藏区发生了一些僧人自焚的现象。我们不赞成用这种极端的行为来干扰、破坏社会的和谐。年轻的僧人是无辜的,我们对他们这种行为感到十分沉痛。应该明确的是,西藏和四省藏区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度达兰萨拉设立的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不管是达赖喇嘛直接操控还是间接影响,都是政教合一的,其目的就是要把西藏和藏区从祖国分离出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立场和原则是坚定的。
        在西藏,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然西藏这些年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毋庸讳言,西藏同内地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中央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制定和落实加快西藏发展的新规划。这些政策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西藏经济要发展,但同时要注意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我们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自由,他们的信仰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们对藏族同胞要采取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并且不断地改善我们的工作。

        温:如果不累的话,我们再提两个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强劲增长,但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您在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努力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请问中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温:关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我想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使城乡居民的收入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第二,调节收入分配。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四,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我以为在收入分配中,特别应该把握好三点:首先,就是要为所有的人创造一个学习、就业和创业的均等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其次,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一个国家如果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得以改善,那么整个国家群众生活的状况也就得以改善。第三,要重视财政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共同富裕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

        路透社记者:最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地方债务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全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形成什么样的规模?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呢?到底有多少债务会进行重组,还款的期限是否会延期?在应对这个问题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政策会出台?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大家很关心的重庆市发生的所谓王lj事件。王lj进入美国领事馆以后,中央的有关部门已经进行调查。您本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的?您觉得这一事件会不会影响中央政府对重庆市政府和市委领导的信任?
        温: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想明确地告诉你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政府债务的负担率和赤字率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 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第二,政府性债务的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2010年,我们主动审计了地方债务,总规模为10.7万亿。2011年,新增债务仅有3亿,其中新举债21536亿,偿债21533亿。第三,对于地方债务的处置,我们将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对存量,主要是按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加以处置;对于增量,今后所有的地方债务,都必须列入财政预算管理,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第四,在处理地方债务上,因为大量的债务形成的还是优质资产,有现金流和收益。对于这样的债务,我们将通过它的收益来进行偿还。对于公益性项目,要通过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偿还。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我们去年已经成功地偿还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当然,在偿还地方债务中,我们也会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比如资产处置、项目转让和股权出售。总之,我们会认真对待地方债务,绝不会让它干扰中国的建设。
       王lj事件发生以后,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十分关注。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要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多年来,重庆市历届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改革建设事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lj事件中吸取教训。

       我在这里想讲一段话。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大抉择。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实践,都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这个道理全国人民都懂得。因此,我们对未来抱        有信心。
我认真地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每一个问题,整整三个小时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这次见面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历时三小时。结束时,温家宝总理来到记者席前,同在场的中外记者亲切握手致意。参加采访的记者近千名。
        温总理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温家宝总理14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其一,记者会开始后,温家宝总理所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素书》,传为黄石公著。
        其二,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和“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这三句分别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元张养浩《庙堂忠告》、《孟子·滕文公下》。其中,“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原句为:“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其三,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所说,“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出自清林朝崧的《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
        其四,在回答香港无线电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所说,“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其五,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提到“谣诼不断”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分别出自屈原《离骚》和司马迁《史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5 17:05:48
专家评温总引用古诗词:
总理勇敢坦荡儒雅又无奈焦虑

2012年03月15日 13:07
在昨天的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诗词古赋、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这一系列精彩的回答,不仅体现出温总理的文学素养,又让人从中感受到了这位大国总理忧国忧民的情怀。
今天上午,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会员黄玉峰,在他看来,总理引用的这些诗词,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坦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无奈和焦虑。总理敢于和媒体坦诚对话,其中既有豪情壮志,也不乏推心置腹之语,但这些话中也透露了些许无奈、焦虑和悲凉,颇有“时不我待”之感。
【开场白】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出处:黄石公《素书》
原文: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释义: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
■点评:这句话给黄玉峰的印象很深刻。 《论语》里有句话:“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总理这里提到的“废”字,和《论语》这句话的“废”字同义,意思是不放松,甚至不休息,表现了他坚持改革的决心。这句话也展示了总理的个性:坚韧、执着。
【评价自己工作】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出处:元•张养浩《为政忠告》
原文:虽然臣之于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于上者,不可泄于外而伐诸人。
释义:臣下对于君王,入朝应该勤勤恳恳、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点评:这句话是指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世人对于温总理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样。他言行一致,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点评:这是继2003年、2008年记者见面会后,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提到林则徐的此诗句,同样体现了总理既矛盾、无奈的心情,又展现了他决绝、坚强的勇气。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释义: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地做下去!
■点评:这句话既表现出总理的博学,又展现了总理坦荡的君子之风。
【谈两岸关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释义: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点评:这句话体现了总理的信心,对两岸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出处:清•林朝崧《无闷草堂诗存》
原诗: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
释义:诗人有感于台湾被割让,遂感慨虽然补天无术,但两岸重新团圆是可以等到的。
■点评:这两句诗大有深意,一方面是谈两岸问题,另一方面是谈自己的施政心得。他既对现状有一些无奈,又对进一步改革报以巨大期望,对未来抱着希望。总理任职多年来一直努力做事,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很难完全成功,也要继续努力。
【谈香港问题】
寸寸河山寸寸金
出处: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原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释义: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时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国家面临着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诗人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精神。
【谈“网上拍砖”】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出处: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释义: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点评:任何政治人物都要敢于面对怀疑和质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总理也是人,面对非议,他的内心世界也会有不平,虽然遭到怀疑,但他仍然坚持改革。屈原的《离骚》的确充满牢骚,《史记》也曾被称为“谤书”,总理以此自比,表现了他勇于面对质疑的坦荡情怀,“信”和“忠”两个字又是他的自辩,他希望人民理解自己。
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原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释义:人们的谣言没有什么可怕的。
■点评:这已经是总理连续第二年引用这句话了,去年引用了完整三句,今年则只引用这一句,体现了他的无奈和矛盾,但也表现出他坚持改革的无畏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