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
一些非法网站看到消费者期待维权、企业害怕被曝光这一特殊市场,翻手套取消费者投诉信息,覆手转向企业收费删帖,将“315”变成“发财节”。(新京报)
3.15消费者权益日成了“发财节”,生财之道真是无处不在啊!如果企业心中无愧,为什么要害怕这些网站呢?网络打假本是非常有力的打假方式之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泛,对于黑心企业来说可以成为致命一击的武器。然而,一些打着“3.15”旗帜的网站,并未真正的进行有良心的展示,却掩藏了黑心的事实以获取暴利,置消费者的权益不顾!
对于消费者来说,3.15应该是每天发生的事情,这一天仅仅是扩大宣传,推广消费者权益理念的集中时刻,不应成为被人利用的噱头。另外一方面,害怕曝光的群体之中,也并非都符合打假的条件,有些企业仅仅是因为害怕网络的散播性,不得不妥协而支付“删帖费”,而不付费的企业则很可能被纳入曝光队列中,这着实让打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当然,3.15不光是一些网站的“发财节”,也成为了某些商家的“推销日”。他们往往借3.15之名行推销之意,举办各种3.15消费者商品展销会,吸引厂家经销商参展,收了摊位费,再收广告费,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些昧良心的商家,是依据什么标准选择的参展商,难道有相应的考核吗?当然不是!只要付费即可参展,钱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
人人都是消费者,黑心的网站和商家同样需要消费,有过这样黑心的行为之后,当他们再需要维权时还能相信谁?国际消费者联盟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了3.15,并非说只是需要这一天的维护就可以不再理会,这应该是长期的战场。作为消费者协会和各地工商部门更应当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对各类商家进行严格的监督,真正的执行到人民群众中去,而不能只是喊个口号,挂个条幅了事。
其实,曝光黑心企业,消费者协会更应不断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成为最准确的打假结果,这样就不会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曝光名单,更不会出现“发财节”的现象。突然想起3月14日网易的315专题,主题是盘点良心企业,有人点击进去是空白的页面,也有人在新浪微博中截了张图,大约是“找了好久还没找着良心企业呢,315就特么到了……”是创意、讽刺、过激还是实情都不要紧了,重要的是至少没有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