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007 6
2012-03-17

烟台报业大战之我见(上篇)

       引子:进军烟台报业市场多年,数次换帅,数次折戟后,山东省报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将在五月创刊《蓝色快报》,引燃烟台报业市场上和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新一轮战火。余数年来对双方多有接触,两家历史略知一二,斗胆解读烟台报业之战。

       目前媒体发展的大势是什么?那就是全媒体运营。南方报业经过前几年的运筹经营,目前已开始向全媒体全面进军,南都曹轲改任南方网总编,就是标志,老王微博也有介绍。漠视全媒体发展大势,仍“一心一意干报纸”(当然报纸要干好),是为不智。

       这如同打仗,战争已发展到陆海空天四位一体的互不见面的现代战争,本身具备打现代战争的条件,却非要去打什么阵地战、消耗战,结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劳而无功,惹得上怒下怨。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烟报广告减少,大众自己老本赔掉。杀敌二百,自损一千。

       “善弈者谋势”,势不明则事不成。不了解技术发展潮流,不明白媒体发展大势,对一个记者来说没有什么,对一个单位来说,则导致前景可虞。老记者从报纸起家,偏爱报纸,可以理解,但报纸只是介质,如果决策执着于个人偏好,则麻烦大了。

       上面讲媒体发展大势,再讲市场大势。烟台市场与济南、青岛市场不同,烟台都市化程度底,市民阅读习惯难以与济南青岛比。加上新媒体冲击,要让市民的阅读习惯停留在传统的报纸上,几无可能。更重要的是,烟台读者老化严重,而老读者忠诚度极高。这也是面目可憎的烟台晚报仍稳居烟台市场头把交椅的重要原因。

       再讲双方布局之势:

      

       ①蓝色快报进军烟台,是大众攻城掠地,一可能是出于市场考虑,多挣钱;二可能谋求主导全省话语权。烟报方面,则是求生存。如竞争失败,则在烟台收益尚可的员工利益受损。大众要置烟报于死地,而烟报定当奋力一博。求利之军与敢死之军,两者相博,结局如何?

       ②烟报的领导和员工,生活在烟台,而蓝报的领导,多是半岛(青岛半岛都市报)派来之将。家在青岛或济南,到烟台后很可能像《今日烟台》(大众主打烟台市场的报纸)前几任领导一样,转一圈回去:40多岁,撇家舍业,拼上老命,图个啥?此乃人之常情。再,大众日报是否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拼命?将无决死之心,军无必胜之果。

       ③有论者说,蓝报进军烟台,最好是挖烟报的熟练工,这也算一个不错的主意。但要注意到烟台的文化状况。海边的烟台人既有山东人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为什么烟台人在全军中层干部特多?这需要研究。肯定会有烟报的人到蓝报去,但不会是骨干。

       ④与烟台朋友通话,有两个感觉,一是对老板忠心得令人难信,二是对半岛(大众进军青岛市场之报纸,在青站稳脚跟后转而进军烟台市场)无好印象,说以前有“流氓作风”,挖人只是利用,很难获得信任,站稳脚根后,极可能被一脚踹掉,不可能晋升到报纸高层。半岛系欲有作为,须花大气力改变业内评价。烟报长期垄断,干部活力不足业务素质不如半岛,也须下大力改变。烟台报业之战,新媒体背景下仍受关注,可能是好多年没这样的战争了吧。俺忍不住胡言乱语,欢迎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7 15:31:31

烟台报业大战之我见(中篇)

      

       《蓝色快报》进军烟台,大众集团领导用实际行动宣布齐鲁系烟台战役败绩,两年前“3个月拿下烟台”的豪言成了泡影,齐鲁系处境尴尬,内心复杂。两年来抛妻舍子、寝食难安,喝坏了胃、愁白了头的廖鲁川,估计内心更是五味杂陈:并非嫡系的他,将何去何从?

       集团派来新军,廖再在烟台呆下去,毫无意义;不在烟台呆下去,回济南是败军之将身份,难免暗受嘲弄。当然,领导肯定会有一番嘉勉:成绩是突出的,领导是认可的,因集团战略调整,所以才如此安排,不要有什么想法,在新岗位上要继续干好。

       廖总回济南,要么回到原位,要么安排一闲职,烟台的拼杀从此成为历史,《今日烟台》也就在半死不活中慢慢地自生自灭。因为半岛系绝不会再考虑到齐鲁系。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廖确是干才,两年时间,孤身一人,在烟报集团的强烈围堵之下,发行广告都有增长,证明不是等闲之辈。但大势已去,大局已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仅他廖鲁川在烟台无能为,半岛系恐也将步齐鲁系后尘。

       齐鲁系在烟台市场基本成为了过去时,将来时的半岛系会是一种什么结局?前面已经说过,《蓝色快报》生不逢时,报业的春天已经过去。且不去做什么分析,就是用老法子分析一下,局势亦是非常明了。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分析一下,所有的优势都在烟报方。

       天时:报纸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三至五年内,绝大部分报社将开始全媒体运营。报纸现在仍有一定的赢利能力,聪明的决策者将利用好报纸的赢利期,赚得利润以为全媒体打基础。愚笨的决策者只看到眼前报纸这点赢利能力,将大量金钱扩张几乎没有什么前途的报纸。现在仍花大量金钱投入消耗极大的报业大战,决策极为不智。此乃有违天时。

       再说地利,毫无疑问,烟报集团独得地利之势,在烟台经营这么多年,根基深厚,齐鲁系半岛系劳师远袭,虽名义上是省里的,可也只是一个企业单位。与烟报比,毫无地利优势可言。

       人和。对比大众,烟报据说是另一种态势。往日散懒局面开始改变,新闻、发行、广告一起搞,严控市场,效果据说极明显。去年烟报发行广告都增加不少,职工奖金翻番。服务态度也变了,这是竞争的好处啊。这场报战,对烟报来说,是生存之战。上下同欲者胜。

       天时地利人和说完了,再替《蓝色快报》算笔帐,算帐应该最有说服力。蓝报应该是全彩印刷,3248版,这里按平均40版计。每天5个印张,按0.2/每印张计,一份报纸的印刷成本就是1元,加上发行成本,每份报纸仅印刷发行两个环节,成本就在1.5元以上,且不算采编成本。

       每份报纸印刷发行成本1.5元,印刷3万份的话,每天就是4.5万,一年360天,总计1600多万。减去0.5元的卖报收入,每年净赔1100万。3万份的量,根本对市场毫无影响,仍是一个失败的量。如果印到6万,每年仅印刷发行净赔2200万到2500万,加上100人的采编成本1千万,每年要支付成本3500万。发行过程中,肯定要受到围追堵截,为了扩大市场,可能会像《今日烟台》一样大赠送,那0.5元的卖报收入也没有了,又增加成本540多万。合计成本共计4000多万元。这还只是粗算。而6万份的量,在烟台市场基本比不上烟报集团的《今晨6点》,谈什么“突破烟台”?3万份的量,会几乎没有广告收入,因为商家投入广告,等于钱打了水漂。6万份的量,广告会达到5000万吗?估计连2000万也挣不来。

       所以,蓝报进军烟台,帐无论如何算,都是不划算的,明摆着是败局。这么一笔明摆着赔大钱的买卖,大众会算不过来?决策者是一时糊涂?如果算明白了,又做如此决策,所谓何来?打经济帐?赔钱。打政治帐?帐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7 15:32:11

烟台报业大战之我见(下篇)

       中篇为大众报业算了一笔帐,不知大家看明白了没有。对领导者来说,任何一个决策,都要有目的性,要么算经济帐,为了挣钱;要么算政治帐,于是要有政绩。进军烟台,经济上大大地赔钱,划不来。剩下的,就是政治帐,要有政绩。

       对大众报业来说,这几年可谓顺风顺水:主导省会及周边市场,济南日报、山东商报难以抗衡,可以随意的制裁一下济南时报,济南日报集团以至仰齐鲁晚报鼻息讨生活;在青岛市场,半岛成为市场老大;临沂、潍坊不战而降。整个山东,媒体英雄,舍我其谁?统一山东报业之志油然而生

       而烟报实力极强,拿下烟台,那就是最大的政绩。齐鲁系以为可以象在其它地方一样,轻易拿下烟台,主动请缨创办《今日烟台》。没想到,几任总编接连败绩,现任廖总也是伤痕累累。实践证明,烟台市场与其它市场根本不同,拿下烟台市场必须改变思路。

       骄兵必败。大众报业烟台战役,再次证明孙子兵法的正确。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会对不同的市场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策划。而大众报业前赴后继,死相枕藉。在这种情况面前,仍不愿意承认失败(当然内部可以说是战略调整),政绩落不到实处,必然胸中恼火,决策难免不理性。

       任何领导都要追求政绩,不追求政绩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但政绩的取得,必须经过理性的考虑全面的研判,尤其要放在大环境大形势下考虑。所谓“谋势者胜。”不考虑大势,拍脑袋决策,过去可以,现在不行,最终换来的,恐怕就不是政绩,而是羞辱。

       算政治帐,追求政绩,就要稳中求胜,否则不如不干。前面从各方面都说明烟台之役将不可能取胜,相信不会没有想到。想到但不干,那又是为何?是坚城难下,颜面难保,而做出的赌气之举?仔细想想,不是没有可能。大众文人荟萃,文人最易赌气,极少失败的文人领导更是最最易赌气了

       意气用事、赌气决策,就是不顾条件。文革时有句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窃以为大众报业是“硬着头皮也要上”。结果只能是败绩累累。换来的不是政绩,而是羞辱,天怨人怒,上下离心。用大量的金钱和兄弟们的前程,证明愚蠢和颟顸。

       聪明的领导,是带领部下一同进步。为此,要创造条件,甚至要加以锤炼,但不是将部下送到死地。猛虎送进狼群,就是再有本领,也会无所作为。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读书人,都不愿意背负败军之将的名声,一旦失败,一辈子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烟台之役,将毁掉任何一个大将的前程。

       媒体领导,许多从记者起家,靠一支笔为个人积累了资本,谋得了职位,过去媒体总编主要负担报道。但现在媒体,变为企业,领导就不能停留在过去总编的思维水平上,而要学会用老板的角度、资本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要考虑大势,势不在则不为,势顺则进。

       有网友说,大众看好了烟台的广告。呵呵,如果真是这样,算一算投入产出比就可以了。前述微博,俺已经替半岛算了一笔帐;齐鲁系这几年在烟台的经营,最有说服力。让他们说说烟台是不是流金淌银的地方。

       攻打烟台,烟台报业有一抵御外敌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全媒体阵营。这种体制,一直为以采编为主体的技术层所不解,主要是沟通成本大。我开始也不解,后来反复琢磨,再读《孙子》,细看《通鉴》,终于明白其高明之处——且听下回分解。

       烟报集团在烟台市场处主导地位,怎么玩他也是主导;如有强敌,则一致对外。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是弱势媒体的极有效的应对之举。这种体制,可以五指并拢,握紧拳头,广告发行新闻合力猛击对手。这种体制,可以牢牢地控制住现有的市场。好处是敌强则强,坏处是敌弱则弱。但不论如何,都可以牢牢地掌控好市场。这非有智慧者所能虑及也。如果对手把这当作烟报的弱项,那可就差了,就是智商有问题了。

       这些年,媒体大战基本没有,原因是,传统媒体的市场格局、势力范围基本奠定,市场偏好也基本稳定;经过大战洗礼,大家也明白一个道理,对手是消灭不了的,只有共生,才能共存。我以为,传统媒体格局已定,走全媒体之路,抢新媒体市场,这是有眼光的企业目前应该抓紧做的事情。如果不紧跟市场发展大势,停留在对传统媒体的爱恋,那就是固步自封,大集团也会变成小集团。这一点,地市媒体难以跟大众报业竞争。建议大众学学南方报业。

       对大众来说,统一鲁报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任何人都想成大事。但如何成事,则大可讲究。孙子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之上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大众报业选择了最下策。

       大众报业要统一鲁报,俺不收费帮忙出一招:那就是运用资本的手段,通过资本动作的方式来完成。要知道,能用钱办到的事,是最容易的事。现在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可花点小钱,学学MBA课程,就可了解。大众不缺钱,简单的手段不用,却非攻坚城,令人匪夷所思。

       大众是山东媒体老大,以前是一呼百应,就是山东的报业盟主。这些年,不用说盟主,地市级媒体都对大众采取敌视态度,企业界也是意见很大。原因何在?就是压缩地市媒体的生存空间。统一鲁报,完全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结果山东却出了一个地市报业联盟与大众对抗。尽管联盟后来无果而终,但地市媒体的抵制心态,却非常明显。黑社会老大都明白一个道理:要让小弟跟着你,就得让兄弟们有钱赚。

       老大不当,却想把所有的钱赚进自己兜里,结果就是四处树敌,目的也达不到。这需要当家人要有眼光,有胸怀,有气度,赚自己该赚的钱。合作才有前途,这个最浅显的道理,明白起来真不容易。

       难得俺老汉有兴致评点烟台报战。俺这个从前的传媒老兵,现在的企业战略分析小兵,欢迎大家转发讨论,别让我自已玩啊。关于这场战役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提问遭难我,这些年有点技痒啊。

                            作者:铁剑琴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7 15:50:05
作者辛苦了,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7 16:53: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9 08:29:19
不予置评,这种水平的文章怎么能发在人大经济论坛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