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17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起,1150名上海考生和江苏、浙江各280名考生开始在上海交大校内争夺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入场券,一半考生将被淘汰。
第一天面试,温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运用的中国古诗词、两会提案、活熊取胆等新闻事件频繁出现在问题里,不少学生因为平时忙于课堂学习,对这些问题准备不足。
学生:问题紧贴新闻事件还要分析自己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运用到很多的中国古诗词,你能试着说几句吗?”尽管考交大的大多是理科生,昨天的面试现场还是被问了诗词。此外,今年的两会话题,也成为面试题目。“今年的两会,你影响最深的是哪些提案?”下午3点多,走出考场的几名考生很担心自己的考场发挥,“自我介绍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提问我都还蛮自信,但一些与时事相关的,就感觉不好回答,没把握。”
有的学生平时只是埋头作业,因此即使与专业有关系的新闻也被问晕。有一位报考环境专业的考生被问到有哪些民间环保组织,结果被问倒。“自我检讨觉得这和自己平时忙于学习,不大关注相关的新闻有关。”这位考生说。
“活熊取胆是否不人道”等一些紧贴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问题,也被频繁地发问。
让考生全面分析自己的问题,也常常被提及。“什么事让你悲伤、郁闷?”“用10个词来形容你自己。”“设想一下,10年后的今天你会是什么样?”一位考生被问到:如何证明自己很优秀?这位来自高桥中学的考生说,他回答:“钢琴考到7级、初中时一天画出了轨道交通线路图,但我的这两项自认为优秀的表现都被考官否定了。”
据悉,昨天的面试,考官们对考生对自我介绍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感觉学生是在背诵,则会打断。
校方:题目没标准答案只是考察学生思维
据了解,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都需经过两轮专家组各20分钟的面试,专家的组合当天在现场抽签决定,每名考生到哪个专家组面试,也由考生现场抽签决定。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表示,这是为了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而180位面试官是交大从300多位教授库中出来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以及面试经验。
“所有的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也不重视学生的正确率,只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视野和综合素质。”交大表示。
部分考生和家长担心媒体报道题目会对后续参试考生造成困扰,对此,一位资深面试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无需担心或焦虑,面试中的各个问题都是在一定的交流情景中产生,无法准备,也不需准备。面试专家会根据考生的自我介绍、相关材料、现场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当场面试的一位专家表示,注重考察考生的发展潜质是面试的重点。面试专家将根据上海交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考生具体情况设置问题,根据考生的表现,独立判断独立评定等级。
最终录取时,会参考考生高中三年综合表现,同时还会比照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科学分析。陶正苏表示,任何单次考试的成绩,对全面评估学生学业能力而言,都存在一定偶然性,为了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今年交大探索将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参考,考生在高中三年内各方面的表现,包括课余活动、兴趣爱好、社会服务等也将是考察的内容。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教授告诉记者,这样的综合评价是实现科学选才的重要保证,将有助于全面考察人才、多元化选拔人才,破除单次考试成绩评判的偶然性,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传统应考思维,使大家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并对高校选拔和构建多元化生源群体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