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15519 18
2012-03-18

介绍一下,我本科就读于“江浙沪”某二本学院理工科专业,经济学之前没学过。在经过近一年多的刻苦复习之后在今年2012801经济学应试中,获得了经济学131分的成绩,应该还算比较满意的成绩,但就我所知今年进复试的高分同学大多在100~110分之间,考上财经济学过100分看样子非常不简单,录取的很多也就这个成绩左右,都说财大压分等,但是我个人觉得是为了平衡考试区分度,能够有利于选拔吧,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压分的话大家都一样,最终还是一样,从我考的情况来看,上财经济学确实有些另类,和普通学校考经济学不一样,人大、央财都考很多名词解释和分析等,注重记忆,但是上财的题目很活,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理工科学生比较有利。不过这几年就我对财大真题分析来看,经济学水平明显要求比以前高,之前我模拟都能基本上全对,结果考试才132分,说明在经济学水平方面上升很多,而这点却对跨专业的理工科不利,很多经济学术语我们得慢慢学,而且答题规范和思维模式等也需要根据经济学文科思维来…总的而言,现在上财经济学需要文理科综合思维,缺一不可,希望这些“鄙人拙见”能够给后来的一点提示,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好成绩,平时复习的好并不代表一定能考高分。

我的高中同学这次也参加了上财考研经济学,不过他比我惨,之前复习他都是感觉游刃有余,平时都能考个120分以上,可能因为他有些骄傲,也可能因为上财命题确实出人意料,最终居然只考了92分,查分一看,小题目倒确实蛮高的,大题居然基本上没有得分,据说今年上财阅卷比以往严格很多,导致很多都和预期的差很多,所以改的严格,大家都严格,相对而言还是一样的。考研看重的是相对成绩,所以不能以为平时学的好就肯定考得好……说到这,这就类似英语,很多六级过了的考研不过40多分,而有些四级都没过,考研却能考70多分,所以还望大家不骄不躁,积极备考才行啊。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稍微总结下,考财大经济学一定要高效复习,否则几千页的课本看的都死去活来,更别说拿高分,考研是和别人竞赛,学习效率高一点,平时书多看一点,争取做得比别人快一点,准确率高一点,或许就这么不知不觉比别人高出很多分呢。好像这几句话是去年一位高分学长分享的,我记得在哪看过,想不起来了,后来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最终证明这几句话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整天上网,多用心复习,如果感觉自身效率太低,而又必须一次考上的话,那可以找找看看什么资料等能够帮助自己,不管怎么说,一定得宁缺毋滥,我发现现在考研竞争很激烈,考研资料也相当杂乱,搞得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所以如果能够找到针对性最强的资料,就好好吃透,一定能够把财大拿下的,千万不要整天上网找经验找资料等,这样太费时间,单独花一两天好好找找,多对比分析看看,什么感觉对自己比较合适,什么资料针对性强,什么资料对自己提高复习效率有帮助的,确认好后就专心复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8 16:12:47
或许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我本来就是第一次考研,没有任何经验,不参考过来人的,那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好的,那我来帮大家分析如何选择和鉴别资料等:

首先,对于资料,要看“新旧”,也就是是不是最新的,或者来说是不是按照最新形势编写的资料。举个我们都有所了解的“复习指南”为例,这本书我是有所研究的,据说是2007年编写的,当初说是赶出来的,错误量大到惊人,然后一直都卖的还好,因为之前我们也找不到能这么配套的指南,所以只能用这本。但是,这么多年来居然还是和原版的差别甚微,除了经过错误勘误,好像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导致现在这本书价值不大,我当初就是知道这点就直接买上年的,很便宜,然后基本上全对,感觉对我帮助太小,可能确实是因为过时了,题目太简单导致的。对于出这种书籍的,大家就要想想,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说白了这是为了赚钱懒得改的态度去出版的,居然和教材的版本一样,新版就是样子变了,内容基本不变,而且价格还在增加,建议如果不是很看重外观的,买上一年或者前几年的,保证90%以上的内容一样。而且我还发现,特意拿我的老版和我同学用的新版对比下,多了点其他学校真题,但是很少,就这么点变动,说明出书的机构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跟不上时代,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拿过时的东西来对付现在的考研,估计真的是够呛,大家说是不是有些道理??以此类推,我估计这种不求上进的机构,其他的也都是以此类推,所有的都是“本质不变”,外貌有一点点改变,还望大家注意!

其次,对于资料的针对性,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国家的考试都是属于应试,那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针对性复习获得高分而录取,所以其中必然存在很多方法和技巧,掌握的一般都能如鱼得水,没有想通的,怎么复习都想不明白,甚至考完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这就是正确答案??这说明思维模式不对,如果很想考上的,这个一定得想办法解决,否则就算很努力,到时考完也显然是白费功夫,平时的题目都想不通,考研的那就……所以存在一些捷径和技巧,因而资料的针对性很关键,一定是选择针对应试较强的资料,这样复习效果明显改善。这里举个政治的例子,都说任的五个序列很不错,很经典,但是我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不排除编写的确实还不错,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就是发现应试针对性太差,一般应试针对性强的有个典型特征“薄”和“精”,如果资料很厚,什么都涵盖了,那复习起来效率再高也得至少全部看几遍才能掌握吧,这种显然会导致效率低下;如果资料不精,都是泛泛而谈,那么这种怎么抓得到核心点?唯有薄才能说明这本书是融合了各类资料的精华才会这么薄,考研应试如果考前还是抱着几百页的笔记甚至几个序列在那背,那么这种肯定不适合应试的,考研时间少,为了战胜对手那就靠的是应试能力。

再次,对于资料的科学性,也就是这些资料编写的合理和科学性,前面的都做到了,但是有些不专业的人编写的话那伤害就很大了,所以为了评价资料的科学性,得从编写资料的主体和编写时所参考的资料这些客体去总体分析,主体可以是研究生博士生老师教授等,客体就肯定得是和上财经济学相关的考研复习资料,有些是主体写的很明确,客体一笔带过;有些是主体含糊不清,客体写的很明确,这都是不够完善的表现,最终那就只能是通过审核资料的样本或者是去书店看看等方法方式,自我查看,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经济学水平不高看不出来,你只要用心去看看写的资料,基本上能够看明白的,毕竟这些资料是给普通考生备考的资料,一般正常人都能看明白。不能什么事情都想着找专业人士给自己分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鉴别的,否则以后怎么在社会立足呢?

如果在资料选择方面需要帮助的可以联系我的邮箱540152820@qq.com,希望尽量帮助大家选择好资料提高复习效率,当然我的只能是参考,不能当做真理!

好,下面说明下我的主要复习经验,不过我写的经验中更多的是给后来的在选择和鉴别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我个人觉得这些或许会让大家终生受益,对于我的复习经验也是因为情况太多不一样,而且分享的也非常多,所以我也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我的复习过程等,仅供参考学习。

1、误区解释:

关于教材

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有种说法,财大的经济学考的是中级经济学,直接看范里安、曼昆教材,这样直接而有针对性,甚至认为从初级学起会导致误导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等,但是我认为,要分情况讨论,对于经济学基础差的同学(特别跨考的同学)最好先看高鸿业之类初级经济学,然后再看财大指定的范里安、曼昆的教材,这样才能由浅入深,要知道,很多范的知识都是上来就是中级经济学的,因为范的书前提是“你”已经学过经济学,可想而知,如果不从基础复习起,效率将会多么低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对于经济学基础还可以的,可以直接看中级教材,这个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吧!

关于报班

对于这点,我也需要分情况讨论,以便我写的经验能够适合每个学弟学妹,大家就自己的情况自我对号吧!

对于经济学基础比较好的,我本人不建议报专业课辅导班,因为我当初就是去过,国庆本来想提高下,还折腾的要死,结果老师教得太简单,什么都懂,大热天就在那打瞌睡了,去了两天就没去了,浪费了。因为辅导大班是大众教育,各人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复习进度不同,老师自然只能教最基础的,几天时间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另外不得不说,专业课辅导班请的老师都是比较差的,财大经济学有水平的老师会去外面接这种活?这点还得提醒大家,如果只是找个心理安慰,可以抽空折腾下,这个不反对,但是建议能够安下心自己总结复习的,还是好好自己复习,自己经济学基础又不差,去了反而浪费时间精力。当然,话要说回来,如果你能找到真正帮助提高应试解题能力,在自身经济学基础上再加个“兴奋剂”,那我恭喜你,你可能真的要成为“状元”了,大家可以试着去找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8 16:12:51
对于经济学基础比较差甚至跨专业,那么就我个人观点是,有针对性选择对自己切实有帮助的指导,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提升复习效率和提高应试解题水平的,这样花才值得,否则不要只是为了找个心理安慰,让一些机构随便找个在校的研究生“挂名”全程辅导,这个我见的太多了,最出名的就是海文,真是“大批量生产”,这种生产也能帮助考名校研究生,我表示十分怀疑!当然,我是就我自身所见所闻给大家一些参考和意见,最终还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是所谓的“有保障”的大机构就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帮助的,真正复习还是靠自己。这次复试我有幸遇到了我所报考专业的学长,他刚好带过一些海文的学生,说他基本上是“挂名”,平时他自己都很忙,而且资料什么的也没有,甚至很多都忘记了,只能是“混”吧,实在是不忍心这样子,但是又无可奈何,做到自己的责任就行,只不过一般那些学生也理解感觉被海文骗了,也就咬牙自己复习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剧”。信息不对称如此严重的社会,还望大家选择的时候留个心眼,有机会问问我们有经验的,或者就自己或者朋友亲戚什么的帮忙参考下。最终总结一句,考研选择的是“效果”,不是“大机构”给自己的“心理安慰”,认真鉴别吧!与其花钱“挂”个研究生,还不如自己去学校直接找来的实在,这么“挂”还绕了几圈,最终责任也就下降了太多,导致……根据经济学理论的科斯定理,除非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才能实现帕累托有效率,而如今这种机构作为中介形式产生巨额的交易费用,和理想的帕累托有效率差很远啊……

不推荐大家报班,尤其是那种“大批量”生产的班,实在是感觉复习太差太慢、或者感觉很需要帮助指导等才考虑,而且就算考虑也不要光看所谓的“大牌子”,得看重对方给自己的考研能够带来多少帮助,大家购买的是服务效果,而不是一块“牌子”。

2、关于复习:
对于我的复习,因为情况不一样,我就简单说明下,以免误导大家。

首先第一轮,从微观起复习教材,一章章把教材吃透,速度有些慢,第一次考上财没有经验,效率相对低下,第一遍是不可能把什么都看明白,尽力而为吧,然后宏观,同样一个月左右,但比微观稍短些,宏观不求甚解即可。

第二轮,配合考研参考书按章节复习,边复习边练习,练练考试感觉。关于习题,我个人认为微观用钟的指南,宏观就是上财那个教授编写的习题集,要学会学习经济学框架体系和基本模型等,才能达到那种游刃有余的境界。

第三轮,快速浏览教材,一定要保证之后能在白纸上顺畅地写出书的框架,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其中的各种模型,这有利于你在考试时清楚地知道试题考的是什么,有种像卫星自动定位的效果,呵呵。然后加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即可,这里补充下关于题目,教材上的题目一定要做,每年真题都会有一小部分取自书上原题或变形,另外往年的真题一定要做,可以在大概12月份的时候恰准时间做。关于这点,我是参考了一位学长的经验,大致也是这么进行的,当然也是根据我的自身经济学学习能力还不错的情况而言,仅供参考吧!

3、关于应试
今年是上财首次801经济学命题,判断题20道(20分)、选择题40道(60分)、大题4道(15-20分一道,总共多少分,大家可以计算下),可以说时间非常紧。
小题:
今年小题确实不是很难,以我的水平做的很快,准确率也比较高,所以我的经验对大家借鉴意义不是很大,不做过多说明,以免误导大家,还望见谅!

大题:

今年大题总体上难度上升很多,看似原题但是真正的题目都被老师修改过,所以最终很大人和预期分数差很远,陷阱很多,一不小心,一道大题全错了,我是因为前面比较顺手,所以才有时间检查错误,结果发现不少错误,否则我也未必能够发现得了,大家在速度方面要加油啊!

4、本人申明: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仅供参考借鉴学习使用,每个人状况不同,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复习思路。

预祝今后的学弟学妹们考研复习顺利,并取得理想成绩!

希望一个下午的时间能够帮助大家,希望加精华!!


补充内容 (2013-3-31 13:11):
对于经济学基础比较差甚至跨专业,那么就我个人观点是,很有必要为自己充电,寻求有针对性选择对自己切实有帮助的指导,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提升复习效率和提高应试解题水平的,个人比较推荐上财圆梦考研,非常专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8 21:38:58
怎么哪里都能见到这个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23:07:31
marr2012 发表于 2012-3-18 21:38
怎么哪里都能见到这个帖子
好经验,我从论坛转过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1 13:33:16
为了及时给师弟师妹们提供最前线的、第一手的关于考研的信息和资料,我们同在经院的几个学长学姐们已经决定成立一个考研咨询团队,大家有关考试、复习或题目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同窗关系,我们汇总了多位高分考到上财的同学的资料,将他们的亲身经历整理成复习经验,形成了一套权威又完整的体系,甚至是一对一的辅导也在进行中。详细情况可以看看上财圆梦考研,很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