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我本来就是第一次考研,没有任何经验,不参考过来人的,那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好的,那我来帮大家分析如何选择和鉴别资料等:
首先,对于资料,要看“新旧”,也就是是不是最新的,或者来说是不是按照最新形势编写的资料。举个我们都有所了解的“复习指南”为例,这本书我是有所研究的,据说是2007年编写的,当初说是赶出来的,错误量大到惊人,然后一直都卖的还好,因为之前我们也找不到能这么配套的指南,所以只能用这本。但是,这么多年来居然还是和原版的差别甚微,除了经过错误勘误,好像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导致现在这本书价值不大,我当初就是知道这点就直接买上年的,很便宜,然后基本上全对,感觉对我帮助太小,可能确实是因为过时了,题目太简单导致的。对于出这种书籍的,大家就要想想,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说白了这是为了赚钱懒得改的态度去出版的,居然和教材的版本一样,新版就是样子变了,内容基本不变,而且价格还在增加,建议如果不是很看重外观的,买上一年或者前几年的,保证90%以上的内容一样。而且我还发现,特意拿我的老版和我同学用的新版对比下,多了点其他学校真题,但是很少,就这么点变动,说明出书的机构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跟不上时代,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拿过时的东西来对付现在的考研,估计真的是够呛,大家说是不是有些道理??以此类推,我估计这种不求上进的机构,其他的也都是以此类推,所有的都是“本质不变”,外貌有一点点改变,还望大家注意!
其次,对于资料的针对性,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国家的考试都是属于应试,那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针对性复习获得高分而录取,所以其中必然存在很多方法和技巧,掌握的一般都能如鱼得水,没有想通的,怎么复习都想不明白,甚至考完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这就是正确答案??这说明思维模式不对,如果很想考上的,这个一定得想办法解决,否则就算很努力,到时考完也显然是白费功夫,平时的题目都想不通,考研的那就……所以存在一些捷径和技巧,因而资料的针对性很关键,一定是选择针对应试较强的资料,这样复习效果明显改善。这里举个政治的例子,都说任的五个序列很不错,很经典,但是我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不排除编写的确实还不错,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就是发现应试针对性太差,一般应试针对性强的有个典型特征“薄”和“精”,如果资料很厚,什么都涵盖了,那复习起来效率再高也得至少全部看几遍才能掌握吧,这种显然会导致效率低下;如果资料不精,都是泛泛而谈,那么这种怎么抓得到核心点?唯有薄才能说明这本书是融合了各类资料的精华才会这么薄,考研应试如果考前还是抱着几百页的笔记甚至几个序列在那背,那么这种肯定不适合应试的,考研时间少,为了战胜对手那就靠的是应试能力。
再次,对于资料的科学性,也就是这些资料编写的合理和科学性,前面的都做到了,但是有些不专业的人编写的话那伤害就很大了,所以为了评价资料的科学性,得从编写资料的主体和编写时所参考的资料这些客体去总体分析,主体可以是研究生博士生老师教授等,客体就肯定得是和上财经济学相关的考研复习资料,有些是主体写的很明确,客体一笔带过;有些是主体含糊不清,客体写的很明确,这都是不够完善的表现,最终那就只能是通过审核资料的样本或者是去书店看看等方法方式,自我查看,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经济学水平不高看不出来,你只要用心去看看写的资料,基本上能够看明白的,毕竟这些资料是给普通考生备考的资料,一般正常人都能看明白。不能什么事情都想着找专业人士给自己分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鉴别的,否则以后怎么在社会立足呢?
如果在资料选择方面需要帮助的可以联系我的邮箱
540152820@qq.com,希望尽量帮助大家选择好资料提高复习效率,当然我的只能是参考,不能当做真理!
好,下面说明下我的主要复习经验,不过我写的经验中更多的是给后来的在选择和鉴别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我个人觉得这些或许会让大家终生受益,对于我的复习经验也是因为情况太多不一样,而且分享的也非常多,所以我也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我的复习过程等,仅供参考学习。
1、误区解释:
关于教材
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有种说法,财大的经济学考的是中级经济学,直接看范里安、曼昆教材,这样直接而有针对性,甚至认为从初级学起会导致误导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等,但是我认为,要分情况讨论,对于经济学基础差的同学(特别跨考的同学)最好先看高鸿业之类初级经济学,然后再看财大指定的范里安、曼昆的教材,这样才能由浅入深,要知道,很多范的知识都是上来就是中级经济学的,因为范的书前提是“你”已经学过经济学,可想而知,如果不从基础复习起,效率将会多么低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对于经济学基础还可以的,可以直接看中级教材,这个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吧!
关于报班
对于这点,我也需要分情况讨论,以便我写的经验能够适合每个学弟学妹,大家就自己的情况自我对号吧!
对于经济学基础比较好的,我本人不建议报专业课辅导班,因为我当初就是去过,国庆本来想提高下,还折腾的要死,结果老师教得太简单,什么都懂,大热天就在那打瞌睡了,去了两天就没去了,浪费了。因为辅导大班是大众教育,各人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复习进度不同,老师自然只能教最基础的,几天时间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另外不得不说,专业课辅导班请的老师都是比较差的,财大经济学有水平的老师会去外面接这种活?这点还得提醒大家,如果只是找个心理安慰,可以抽空折腾下,这个不反对,但是建议能够安下心自己总结复习的,还是好好自己复习,自己经济学基础又不差,去了反而浪费时间精力。当然,话要说回来,如果你能找到真正帮助提高应试解题能力,在自身经济学基础上再加个“兴奋剂”,那我恭喜你,你可能真的要成为“状元”了,大家可以试着去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