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64 1
2012-03-19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参加本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令与会的每一位来宾都感到惊喜的是,昨天夜里中国北京下了自去年入冬以来第一场有真正意义的或者说叫做有规模的雪。这是一个好兆头。它给粮食生产和城市环境改善都带来了好气象,人们会有好心情,好心情下会有好建议。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几年来一直围绕着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展开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和结构调整,这个主题本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也有长远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于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点评1:“两会”于3月14日结束,当天,温家宝以现任总理身份进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展现了中国政府今年主要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图景。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以下简称‘年会’)”由直属于国务院的国研中心主办,每年固定在“两会”之后召开,且在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因此,此年会已经成为官方向社会进一步传播“两会”政策倾向的固定平台。而且,“两会”是以政治为主,年会是以经济为主。同时,李克强的讲话,也可以让投资者从中窥探政策实务层面的信号。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虽然出现了一些变化,有一些好兆头,但前景仍不明朗,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全球流动性明显增加,经济下滑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已,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忧虑挥之不去。与此同时,支撑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正在进行,储蓄与消费、出口与进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结构性调整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期待通过调整和创新拓展积极因素,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局面,推动世界经济强势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态势平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点评2:这一段讲国际,表面上看,李克强的讲话四平八稳、好坏参半,但向好的倾向性还是占了上风。其一,在谈前瞻性时,李克强用的是“好兆头”而非以前的“坏苗头”;其二,“全球流动性明显增加”首次出现在中国官方高层的话中,显示中国政府对全球金融环境开始趋于乐观,这可能使中国决策层推出刺激政策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迫切性有所降低;其三,这里对中国经济的表述同样偏向乐观,“较快增长,总体态势平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表达了中国决策层对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感觉良好”,并不像外界感受的那样惶恐不安。但是,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前几天,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将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和今年的工作安排,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的突破。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推进结构调整,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增强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供求平衡,也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当前我们将在诸多方面,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一是立足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特别是今年国际市场仍然不景气,扩大内需对中国来说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扩大内需,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力。去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0%,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将统筹城乡发展,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三化并举,这样可以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带动投资扩大和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扩大内需还需要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发达国家和同等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要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地容纳就业,而且能够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是壮大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扩大内需还要和改善民生更好的结合起来。我们正在进行的保障房建设、新一轮医改、集中连片扶贫攻坚,这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同时又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我们要围绕保障人民基本需求来实施好这些重大工程,并注重在发展经济与提高居民收入同步的过程当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使改善民生成为发展之基,使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点评3:我们注意到一个特点,凡李克强讲话,“扩大内需”总是摆在第一位,这可能与其主掌民生工程有关。而他这里提到的保障房、医改、扶贫则是民生领域最重要的三大工程。而且,在李克强的意识中,民生工程与经济增长并不冲突,因此才有“这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的说法。事实也的确如此,调结构不一定都是减法。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如果民生工程做好了,即使收入总量不变,也可以通过乘数效应的提高来使经济增长获得更大的推动力。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活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加强各方面资金投入,全面的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和创新驱动,从而实现结构和产业升级。今年中国的研发费用支出预计可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将有力地支持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创新需要人才,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经培育了数千万各类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拥有数以亿计勤劳熟练的产业工人,每年还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工作一线。我们将努力把人口众多的特点转化为人力优势。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被全面投入科技创新、加大支持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创新创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角度,为保持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点评4:强化创新,恐怕就不是李克强一人力所能及的了。影响创新的因素众多,诸如教育、人才、税收、风险、制度(如知识产权)、文化、技术储备、市场成熟度等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都非简单的资金投入可以解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这些基础工作一一做起,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创新这一点上,中国需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踏实。三是依靠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刻不容缓。转方式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转型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我们将深化财税、金融、价格、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决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内升动力。中国扩大内需、推动创新、实现转型是在扩大开放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不仅要扩大内需,也要稳定和拓展出口,在促进进出口平衡的过程中创新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方式,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今天到会的有许多中外企业家,大家都十分关心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我在这里也可以告诉各位,预计中国今年对外贸易额和境外直接投资额还有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进口总额也将超过1.9万亿美金,这样一个大的数字会为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参与平等竞争提供巨大的商机。更重要的是,据我们测算,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平稳的增长势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有可能会达到10万亿美金以上,这无疑酝酿着巨大的商机和潜力。
点评5:用“刻不容缓”来定位调结构,含蓄表达了对经济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满,也暗示了李克强未来会更重视调结构而非保增长,GDP目标下调至7.5%就是一个注脚。同时,李克强高呼“转方式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与温总理所说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一脉相承,表达了国务院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需要更高层面的顶层改革方能推动的声音。因此,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因素,已经跳离了经济本身。女士们、先生们,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的扶贫,也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既是一个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也是一个加强交流、促进合作的平台。希望在座的各位在研讨中相互启迪,在合作上取得丰硕成果。最后,祝2012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满结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2 17:10:43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