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确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落后是中小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是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强化企业基础,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针对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要加强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要强化成本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构建资金监督体系,推进经营预算与计划管理,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证制度。二是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都高度重视,但对战略管理与创新重视不够,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那么战略管理与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如果没有战略管理与创新这一“方向盘”的引导,技术创新的“发动机”马力不足,也不能指引企业朝着正确的经营发展方向前进。发展方向不对,企业的列车行进得越快,造成的经营损失就越大。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强化战略管理与创新的观念。三是加强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资本和其它传统生产要素已成为商品,而知识资本却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
企业必须确立正确和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将渗透到企业的物质与活动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则,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和行为导向具有一致的标准。企业价值观不同,企业文化的性质也就不同。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是企业日常运作的指导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许多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著名企业的背后都有正确的经营理念的支撑。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小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更多的回报。企业应遵守宪法和法律,诚实守信,遵守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在整体上选择自身的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内容外,为了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培育自身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1)立足创新,塑造个性。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纵观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我们可以看到,个性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个性的中小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2)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企业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以柳传志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职工对企业认同意识以及工效挂钩的直接性,使中小企业在劳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人本优势。
(3)志存高远,树立战略意识。企业发展战略亦称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全面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总体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经营重点的集中表现。中小企业的战略未必要都像大企业的一样系统、精确和全面,它可以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或者仅仅是关于企业发展的一个定位。不管企业的起点如何之低,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桥梁。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战略失误在于急功近利的急躁冒进。就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的投机心态往往是战略执行中最大的障碍。市场经济是充满挑战性的,置身其中的企业家有一定的投机心态是正常的,但我们要坚决警惕的是将无数企业引向灾难的过度投机心理,通过制定和贯彻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在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
(4)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第一,培育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宝贵的人才,是真正“以企业为家”的人。所有经营好的企业,必然拥有真正的企业家。第二,吸引人才。中小企业竞争力低,能来工作的人才都具有风险意识和开拓精神。文化将人才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文化价值系统协调统一,为人才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理想场所。第三,培养人才。员工接受企业历史传统、理念(价值观),形成约束行为的规范,并在得到提拔与重视中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5)凝聚整体资源力量。企业文化雏形可能来自企业家某种直觉,形成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规范。在逐渐对企业员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灌输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因子融入到企业管理行为中,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等,表现为一种凝聚力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同时,由于员工来源、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工作性质差异,决定了企业成员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企业文化通过融合员工价值实现同质化,并与企业制度创新对接,中小企业就依靠文化这种资源凝聚要素,使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取得发展。
(3)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麦当劳经营就在于成功运用文化概念进行经营管理,利用企业文化创造出了消费者心中认可的品牌。品牌的一半就是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从产品到品牌,文化为品牌锦上添花,而品牌成为优秀文化规范结出的良果。
(4)支撑企业战略转型。在对企业战略中的各元素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把握中,决策者在不断扩大的范围、不断拓宽的领域、不断提高的层次的市场挑战过程中,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内外有形及无形的资源。文化则是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动力,是企业战略创新背后的有力支撑。联想、海尔经历重大的战略转型,就是以企业文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的。
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文化之知名的当属铭万公司,铭万成立于2004年4月27日,目前已发展到47间分公司、近4000人的服务团队,超过15万家付费客户,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SAAS提供商。铭万的发展速度被誉为互联网业内的奇迹,这是其创始人及管理团队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铭万创始人张冀光1996年进入互联网行业, 2000年,由于他为互联网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誉为“黄埔网校校长”;由于他首创了互联网行业独特的面对面营销模式;2003年张冀光被评选为“十大新锐”人物;200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评选为“2005年度新经济人物”。2006年10月铭万入选“2006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同年12月铭万获得信息化影响中国优秀贡献企业奖和诚信企业奖。总裁张冀光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IT十大财经人物”,光环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定期分享,学习进步,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些功课是从表面看不到的。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