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抄袭门: 國立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層“腐敗門”鞭考大陸教育體制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94279475/1.html
守仁考鞭:國立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層“腐敗門”鞭考大陸教育體制
作者:守仁考鞭 于 2012-02-14 12:13:24 发表 只看该作者
據從國立浙江大學內部調研獲悉:浙大經濟學院管理層“腐敗門”與經濟學院主管科研副院長汪煒“抄襲門”已引起浙大校方高度重視,並且已派遣檢調組入住經濟學院,預計寒假後向社會公佈對本屆經濟學院管理層及汪煒博士處理結果!
記者從浙大校網獲悉:竺可楨校長在1938年國難當頭時為國立浙江大學框定校訓為(
http://www.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000016):“求是”精神。竺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繼後,竺校長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禦,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自那以後,國立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2012年1月1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長篇報導——《科研道德:零容忍》(Research ethics: Zero tolerance——
http://www.nature.com/news/research-ethics-zero-tolerance-1.9756),文章記述國立浙江大學校長楊衛等大學管理者在肅清中國科研風氣方面所做的工作,並就中國的學術道德建設展開討論。楊衛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浙大為維護學術純潔所做的努力,包括設立了學術誠信委員會以及調查組;制訂了一系列有關署名、引文以及論文提交投遞的程式,其中包括禁止非通訊作者提交論文電子稿的行為;為避免監控缺失,對一些學院的院長進行了調整,免去兼職院長的職務,任命全職的行政院長;制訂了全新的調查程式與處分條例;建立了指導青年教師學術規範與學術道德的機制;倡議在全國高校開展有關學術誠信的巡迴講座等(摘譯)。
以歷史角度分析經濟學院管理層“腐敗門”與汪煒“抄襲門”等黑幕,觀應選何種人進入管理層?常言道:“攫選管理層應以德為先”,何為大陸學者之“德”也?此問題不但在鞭考國立浙江大學,也鞭考整個大陸教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