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改革”这一高频词已经伴随中国的发展近30余年,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受益于改革。然而,现在改革的呼声日盛,改革的行动方案,措施却是滞后的。人们在质疑,是不是在喊口号,假改革。过去那种改革的探索思路——“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石头摸的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过河。目前改革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由谁来主导,谁来统筹,推动的问题。过去改革依靠各基层部分实践探索推动,但现在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一则,要走新的路必须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否则举步维艰,处处碰壁,二则,有的基层部门本身就是既得利益群体,即使他们表面上喊改革,行动上确有推诿懈怠,或阻挠改革表现。因此,改革的实践需要呼吁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在全局上为具体改革的推进统一规划,提供制度法规支持。二是超脱个别集团利益,由上之下,增强改革的力度。
改革的难点是利益调控与分配。改革是一门艺术,好的改革方案,在重新调整
原有利益格局的同时,依靠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利益,使因改革原来利益受损的的人获得补偿,降低他们对改革的不满。一个好的例子就是过去国企的改革,虽然大量职工下岗了,但在经济连年发展的情况下,大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得到了保障,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这就是所谓的增量改革。
目前而言,我认为更需要提倡减量改革,因为现实状况是收入,权利,话语权的分配不均衡。既得利益团体占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他们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度下的国企工人。重新分配利益格局,就他们固有的承受能力而言,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另一方面,现在增量比较难以寻找,增量的出现有赖于于减量的发生。这个和过去是不同的。完善的市场经济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